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前四个恐怕在小学生作业本上出现的最多。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十二属相一一对应。这样天干和地支两两搭配,以甲子为首、癸亥收尾,一共是六十对组合,循环不息。一个循环是“六十花甲子”,所以古人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当然,理论上来说,十天干、十二地支,应该120种组合吧?为啥只有“六十花甲”?且看:因为根据干支组合的规律,排序在单数位的干支为阳干支,如甲、丙、戊,子、寅、辰;排序在偶数位的干支为阴干支,如乙、丁、己,未、酉、亥,阳干支只能搭配阳干支,阴干支只能搭配阴干支,所以理论上是一百二,实际只有六十。这就好比我们爬楼梯,假设先迈的是左脚,那么无论爬到哪儿,左脚总是踩在奇数级的台阶上,右脚总是踩在偶数级的台阶上,肯定不会串位。

所以,如下图所示,阳干支只会碰阳干支,阴干支只会碰阴干支,所以只能有甲子、乙丑、丙寅……绝不会出现甲丑、乙午、丙亥之类的组合。在干支纪法体系中,以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月份,以二十四节气来对月份进行划分。新年自立春起算,首月为寅月(注意不是子月),每两个节气切换一个月份,如下表所示。当然,表里面还有个问题,就是交节日的归属,比如惊蛰日到底算寅月还是卯月,立秋日到底算未月还是申月等等,这个就要查老黄历了,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具体交节时刻来区分。

当天交节时刻之前、算是上一个月,交节之后、就是下一个月了。日期的计算也按照干支循环标注。每一日又分成十二个时辰,也是用干支来表示,每一个时辰固定对应一个地支。新的一天自子时也就是夜里23:00起算,如下表所示。就这样,从公元前2697年,传说中的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开始,年份六十一循环、月份五年一循环、日期六十天一循环、时辰五日一循环,大环套小环,构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的纪时系统。

举个例子,2015年是2月4日立春,则前一天为甲午年丁丑月,当日,在过了交节时刻后,即为乙未年戊寅月。国人论属相、八字算命、六爻测卦等,皆以此纪年。这种算法,体现了时空轮转、沧桑往复的宇宙终极规律,实在高明至极!好了,现在可以给央视春晚挑刺了。首先,我们平时论属相,其实属相的交替来源于干支纪年,其实质是地支的交替,和传统的阴历并无直接关系。

比如西元2015年,立春日在2月4日,之后甲午年就变成了乙未年,那么“午马”也就让位给了“未羊”,到当年的除夕夜(2月18日),其实已经进入羊年十几天了。其次,按照中国传统纪法,日期交替从子时开始,即使在春晚上倒计时欢庆正月初一,那掐表也应该是在23:00。虽说“约定俗成”,但是我们的民俗传统如此深厚悠久,今人想要改造出“新约”,可不要太颠覆啊!各位小伙伴,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关注并指教哦!。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相克  干支  日子  什么是干支相克  今天是什么日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