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叫做:“而能做佛事,自在未曾有。同样,当我们证得了真心本性之后,通晓了世间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一般,但依旧如工画师一样随缘的做佛事,无任何贪执之心,随缘任运,自在无碍了。”题主所问的两句意思是这样的: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接下来就是题主所问的这两句了,承上启下来说就是:见到真实佛性的作用之后,就明了了:这个心不在我们身体之内,也不在身体之外,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尽虚空界,遍一切处。
怎样理解“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你好,这句话出自觉林菩萨偈,又名破地狱偈,源自《华严经》卷一九"升夜摩天宫品"觉林菩萨偈之中。这一句的理解,最好贯通上下来看,更容易理解: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这段话所指的根本:这一段中,其实都是在描绘这个心的。
这个心不是肉团之心,而是一切万法的本质,真空妙有的真心本性,也就是佛性。开篇是用举例的方式来表明心的作用:心就如同画师一样,想画画的时候,将各种色彩在画布上来分布,呈现出虚妄的画像,但所画的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的组合。但凭借画师的心意,可以通过色彩呈现出各种的场景。后面就是用例子来说明所指的本心:就如同画师画画一样,我们的真心本性也是如此,所有世间的万物,都是这个真心本性所显现出来的,但也都不外乎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的组合而已。
这就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通过类比后,将真心本性来讲明:“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就像心的作用一样,佛也是如此,而象佛一样,众生也同样是如此。这就是华严所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果我们能够明了了一切世间的境界都是真心本性所显现,从而明心见性,那么就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佛性了。
这就是:“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题主所问的两句意思是这样的: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接下来就是题主所问的这两句了,承上启下来说就是:见到真实佛性的作用之后,就明了了:这个心不在我们身体之内,也不在身体之外,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尽虚空界,遍一切处。就如同画师明白:“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一样,所以说:“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
明了真心本性之后,则随缘自在:对于画师来说,知道画都是虚妄的而不执着为真,却依旧随心所画,任意呈现。同样,当我们证得了真心本性之后,通晓了世间一切有为法都如梦幻泡影一般,但依旧如工画师一样随缘的做佛事,无任何贪执之心,随缘任运,自在无碍了。因此叫做:“而能做佛事,自在未曾有。”最后两句就是全篇的总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文章TAG:佛事 阿弥陀佛 各有 什么叫做做佛事 念阿弥陀佛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