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原因主要是宋朝时期,皇帝不喜欢赐姓,对国家对朝廷有功勋的人,只奖励,不赐姓。三、为何郑和后人用了明朝皇帝赐姓,郑成功后人反而不用赐姓呢,一,郑和确实被赐姓“郑”郑和的出身不详,本姓马,回族,因在兄弟中排行三,故小名“三宝”(后三保)。

1、郑和原姓马赐姓郑,郑成功原姓郑赐姓朱,为什么后人都习惯称呼他们的后人姓郑?

郑和原姓马赐姓郑,郑成功原姓郑赐姓朱,为什么后人都习惯称呼他们的后人姓郑

一、关于郑和的赐姓郑和原名马三保,根据《宋史》和《元史》的记载他是默罕默德的后裔,穆罕默德的第26世孙在宋神宗时期来到了中国,郑和的六世祖是活跃在元朝时期的被追封“咸阳王”的赛典赤·瞻思丁,在他生命的最后六年在云南,他的后裔有马哈只,于是改用汉姓“马”,于是在云南繁衍了出了咸阳马姓家族。明朝建立后,云南仍然是元朝把匝剌瓦尔密的统治范围,1381年傅友德、沐英平定云南,马三保被明军俘虏,并被阉割后成为宦官,后来又被派往北平燕王府服役,

由于马三保机敏能干得到朱棣的喜爱,朱棣后来发动“靖难之役”,他虽然是太监但是作战特别英勇。跟随朱棣在郑村坝(今北京东坝乡)以8万人马击败了抗建文帝的50万大军,这也是朱棣造反以来第一次大规模作战的胜利,叛乱成功后,朱棣回忆起当年马三保在郑村坝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封其为四品的内官监太监,还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三保为姓,他自己则选择“和”为名,此时正式有了郑和。

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为了保住这份荣耀,他过继其兄马文铭长子马恩来为后,取名赐,由他来为郑和传递香火,郑和有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后来两个孙子又繁衍为郑氏家族。现在全世界的郑和后代有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郑和的第十九世孙云南省、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自海先生还著有《咸阳世家宗谱》一书。

二、关于郑成功的赐姓南明是明朝子民反抗满清入侵在江南举义旗所建立的政权,不过很多都是昙花一现,其中就有隆武政权,明末郑芝龙辅佐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基本上隆武帝是郑芝龙的傀儡,郑芝龙的势力极大。隆武帝为了拉拢郑芝龙,也出于对郑森的喜爱和赏识,于是收郑森为义子赐姓朱,赐名成功,封忠孝伯,永历帝时被封延平王,

可见郑成功本来就是姓郑,按照赐姓赐名应该叫“朱成功”,不过此时朱姓此时不值钱了,郑成功也不稀罕,只保留“成功”名没有使用朱姓。不过国姓爷的招牌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为郑成功反清复明拉拢人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郑成功也一辈子是明朝的忠臣,到了郑成功儿子郑经的时候就自己自称国主,也就完全放弃朱姓。三、为何郑和后人用了明朝皇帝赐姓,郑成功后人反而不用赐姓呢?其实很简单,郑和时代明朝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赐姓是一种无比的荣耀,他的后人为了记住这份荣誉,所以就依从了皇帝的赐姓,而且你也不敢不用,不用就是欺君之罪,

2、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为“郑”(如郑和、郑成功)?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为“郑”(如郑和、郑成功)

好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相信会有很多朋友感到疑惑,包括曾经的我!自古以来,因功被皇帝赐姓者大有人在,比如:汉武帝时休屠王的太子,因休屠王用金人祭天有功而被武帝赐汉姓金,即后来武帝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之一金日磾。西夏的皇帝元昊,本党项人,因祖先被唐赐姓改为李姓,明太祖时,有日兴因有功于朝廷,太祖赐他的姓加一“宝盖”而成了“宥”,一时,天下“有氏”皆姓“宥”。

而对于郑和、郑成功,则是另一种情况,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郑和确实被赐姓“郑”郑和的出身不详,本姓马,回族,因在兄弟中排行三,故小名“三宝”(后三保)。在明朝平云南之役时俘获所得,时年11岁,后受宫刑,洪武18年,傅友德、蓝玉奉命镇守北平府时,随军前往,自此便留燕王府中服役。也就是说,郑和是被俘获后被迫做了太监,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开始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在北平附近的郑村坝一战中,靖难军队以8万敌建文帝的王师50万,最后毙伤王师数万而胜,此役,郑和因表现突出,时为燕王的朱棣为感念他的郑村坝之功,遂赐“郑”姓,三年后,朱棣靖难成功,登上了帝位,于是,郑和的“郑”姓因被皇帝所赐,亦被称为国姓。


文章TAG:郑和  不赐姓  原姓  马赐姓  郑和为什么不赐姓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