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安静睡觉,需要孩子保持心情愉悦,拥有轻松的环境,比如轻轻吟唱儿歌、说话声音变小、每天有固定的睡眠时间等,都有利于孩子入睡。要想孩子夜间睡眠好,父母可以尝试以下一些做法:第一,孩子哭泣时,父母的理解安慰、拥抱安抚必不可少,越小的孩子拥抱安抚效果越好,身体的亲密接触会让孩子减少恐惧感。第二,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主要来源于妈妈,因此,妈妈要陪伴孩子一起读故事,耐心地听孩子表达,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活动等。

在妈妈高质量的陪伴中,孩子精神处于开心快乐的状态,没有情绪的积累,孩子会更容易入睡。第三,父母多陪孩子一起玩耍,可以在家里做游戏,特别是爸爸可以和“叠飞机”等游戏,让孩子在欢笑中释放他们恐惧、害怕孩子玩“骑大马”的情绪。第四,对于稍大的孩子,第二天白天可以问问他,晚上哭是梦到了什么,引导孩子说出不快,也可以让孩子将想象中可怕的东西画下来,这样能有效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第五,如果父母知道孩子害怕某些动物,比如小狗、小猫等,近期最好少接触。如果孩子看到跑动的小狗小猫等,父母可以将孩子抱起来。等孩子渡过了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看感到害怕的动物图片,孩子能够接受后,再看画面中的这些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等以后看到这些动物时,他们将不再害怕。第六,避免给孩子看刺激暴力的动画片、电视剧或电影。

小孩晚上睡觉做梦老是哭闹是怎么回事?是缺什么营养物质吗?

小孩晚上睡觉做梦老是哭闹是怎么回事是缺什么营养物质吗

儿童的睡眠障碍是比较常见的,较之成人更常见, 而儿童常见的睡眠问题,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大多数睡眠障碍与宝宝的营养状况关系不大。而与宝宝的遗传因素及心理因素相关更加密切。临床上经常有妈妈们咨询宝宝夜间哭闹,做噩梦的情况。而这些大多属于以下两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即梦惊症(night terror)与梦魇症(nightmare):1. 关于梦惊梦惊(night terror)又称夜惊或夜恐症,指在深睡眠期突然发出尖叫或呼喊,伴表情惊恐、自主神经症状(呼吸心率加快,甚至大汗淋漓等),或者异常的动作行为表现(试图想要逃离恐怖的事情)。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儿童,但多见于3~12岁儿童,常发生在夜间入睡0.5~2小时内(一般是发生在凌晨1:00-3:00),睡眠中出现大哭大闹,表情紧张、恐惧、出汗、瞳孔散大、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有时有幻听、幻视、 神志不清、不认家人,每次症状持续数分钟到20分钟左右,又继续入睡。每周可能会发生2-3次。

往往爸妈去安抚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很难被叫醒,次日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仅部分记忆,无完整生动的梦境。江帆,颜崇淮等,1~23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6期夜惊症为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所致,发生率约占正常儿童的1%~3%,发作具有自限性,一般会在青春期后自行消失。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孩子  抑郁症  梦见  梦见抱着孩子哭是什么意思  我的孩子得了抑郁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