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有什么节日的由来,弟子规中的洗澡节的来历读后感
来源:整理 编辑:运气王 2024-07-10 11:59:06
1,弟子规中的洗澡节的来历读后感
云南水族:每年农历六月六这一天是水族的洗澡节,只有独山县温泉乡的居民有条件过。水族同胞从五六十里地外赶到温泉乡的温泉洗澡,多则上万,少则数千,热闹非凡。贵州侗族:洗澡节是贵州锦屏县平秋一带山区们族人民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立夏日。节日的主要活动是洗药水澡。过节这天,侗寨群众都不从事劳动。
2,小学六年级作文水族风俗来历
穿蓝色大襟无领半长衫,着青布长裤,衣裤四周镶有花边,系青色绣花围腰,喜将头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节庆期间,妇女喜戴项圈、凤钗、须花、耳环、手镯等银饰品。水族男女都喜欢穿青、蓝两色服装,所用布料为自织自染的土布,即远近闻名的“水家布”。男子过去穿大襟无领宽袖的青蓝土布长、短衫,内衬白布短褂,下身穿青蓝简便裤,脚穿元宝盖青布鞋,用青布包头。现在男子的服饰已汉化。妇女穿蓝色大襟无领半长衫,着青布长裤,衣裤四周镶有花边,系青色绣花围腰,喜将头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节庆期间,妇女喜戴项圈、凤钗、须花、耳环、手镯等银饰品。
3,水族端节的历史源流
水族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从头至尾长达49天,是世界上延时最长的节日,又叫瓜节,水语称借瓜或借端。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历将一年也分为12个月和四季,但把农历九月作岁首,农历八月当岁末,以十二地支记日,水历每年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每逢亥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要分7批(古代分9批)才能过完。端节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而且各地区过节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4,中国水族名族名称的来历
下面的内容就是水族相关的介绍族名“水”是该民族自称的音译。“水”在水语中有“篦子”、“梳通顺理”的意思。历史上曾称“僚”、“夷”、“水苗”、“水家”等。人口及分布截止1990年止人口为34.499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部分居住在都匀、荔波及 广西环江、南丹河池等县境。还有一部份散居在广西。历史由来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抚水蛮”;州这一地名暗示以“水”为自称的人群已经形成。13世纪中期,有大规模的汉族人移到此处;13-17世纪,又有大量的汉族士兵被调到此处戍守,设屯安家,他们的后代也逐渐融合于水族。语言文字水族讲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兼通布依、苗、汉语和汉文。有文字,称为“水书”。是一种已经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文字,但通用的单字只有三百多个,仅限于宗教活动中使用。这些文字全靠誊写抄录,没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书基本一致。大部份水族人不认识。他们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宗教文化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多神。认为古树、巨石、井泉都有神灵。生死、疾病、灾荒等都请巫师占卦念经,杀牲祭鬼,尤其以鱼祭祀为其特点。19世纪末、210世纪初,曾传入天主教,但信徒不多。有丰富的口头文学、舞蹈、刺绣和雕刻。习俗及社会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恋爱结婚比较自由,有“不落夫家”的习俗。过去盛行“回头亲”,即姑妈的女儿嫁给舅舅的儿子。与汉族相反。汉族认为“回头亲”是血脉到流,对后代不利。丧葬繁杂,人死要给死者设祭堂开吊,设歌堂,唱歌跳舞,唱花灯戏,宰杀牲畜,择日下葬,现在有简化。男子穿大襟长衫,青布。女服装多为青、蓝两色。妇女穿蓝色大襟无领长衣,青布长裤,衣裤四周都镶花边,系青色绿花围腰,节日穿裙子。居住在“干栏”式房子。“干栏”在水语中为是“楼房”的意思。用木头建造,整栋房子不用一颗铁钉,但十分牢固。主要节日有“端节”,与汉族春节相似,是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每年从水历的十二月的第一个亥日开始过节,按地域分期分批地过节,无统一日期,一直过到第二年的二月,哪里先、哪里后都成为惯例,是水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水族主要从事农业,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水果品种很多。盛产的辣椒远销东南亚各地。传统佳酿“九阡酒”醇香可口。林业资源丰富,盛产优质杉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
5,水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水族风俗习惯有:1、水族的婚俗
婚 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父母包办,现多自由恋爱成亲。 水族婚俗保留较浓的传统色彩,讲究明媒正娶。婚前,男女青年可以利用节日及赶集时的对歌活动交友相恋。即使自由恋爱定的情,也得明媒正娶,否则不合礼俗, 要受歧视。青年男女相爱之后,先托人告诉双方家长。若家长表示愿意,男方才请媒人去女家送礼定亲,并择定吉日,派人抬着猪仔去女家“吃小酒”。正式迎亲 时,再抬大猪到女家“吃大酒”。酒宴上要唱敬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就得干一杯酒,以喝醉来表现主人的盛情。接亲与送亲男女双方的家人不参加,除少 数地方由新娘的兄弟背新娘送至夫家外,多数是盛装的新娘打一把故意撕开一条缝的红纸伞步行在前,接送的伴郎、伴娘及抬着嫁妆的长队紧随其后。一般是新娘于 中午出娘家门,www.yw11.com傍晚六七点钟进夫家门,吉时不到,不得进门。新郎家的亲人在新娘进门要外出回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 伴娘与新娘同宿,第二天新娘即回门去娘家住。婚期之后,新郎再去请新娘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回门就长达一两个月时间,谓之“坐家”,实际上 是“不落夫家”婚俗的残存余音。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讳打雷变天,因此婚期多在秋冬举行。
2、水族服饰
水族的男式服饰
男 服饰,在明代以前留满长发,绾结于顶,穿和尚领无扣长衫。清代时受强化改装的影响,年长者剃发留辫,多数代瓜皮帽,身穿无领大襟阔袖的青兰布长衫。冬天加 棉长衫和夹裤。青壮年亦剃发绾辫盘结于顶,用青白布包头。一般都留尺余长的头巾披于脑后,上身穿大襟无领青兰色短上衣,下身穿青兰色直筒便裤,脚穿布袜和 元宝盖布鞋。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男人剃去发辫,衣服改用布纽扣,中青年多穿有领对襟衣,仍用青白布包头。年老者平时也穿有领对襟衣便服,节日或走亲仍穿 布扣长衫。
3、水族的女式服饰
女式服饰清代以前,年长妇女多 绾结于顶,用青方巾包头,上穿对襟无阔袖银扣短上衣,下套百折围裙,并在前后系上两块长条腰巾,脚穿尖钩穴花鞋,有的还扎裹腿。中年妇女大多把长发梳成一 把盘绕于顶,外包青白布长条头巾,盛装时常绕结于顶并插上各种银饰品,脚穿翘尖鞋、穴花鞋、元宝盖鞋或绣花鞋。
4、清乾隆《独山州志》记 载:”水家苗、衣裳黑、长过膝、好鱼猎、妇女勤纺织、短衣长裙“这说明水族妇女在清代是穿裙的,民国以后才易裙为裤。水族妇女的服饰,以区域为特征,大致 有五种:一种是中和一带,二种是九阡、荔波一带,三种是丰乐和平一带,四种是普安交梨一带,五种是都江榕江一带。都江、榕江、雷山地区的水族妇女服饰,衣 脚幅面,窄小、岔高摆圆、坎肩绲布,由肩部向背部椭圆。花边多喜用色差显着的大万字和月季花边。头饰包白色头巾,头巾收扎天颈后,形象古朴,发式仍保持留 绾结于顶的传统,外包黑方格或红方格白花巾,
5、水族的银饰品有: 银梳、银篦、银叉、银花、银手镯、银项圈、银压领及银蝴蝶、银针线筒等,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颇具水族特色。这些银饰品主要是在结婚大典或喜庆节日才盛装 佩戴。布料都是水族自己种棉花,然后通过压花、弹花、纺纱、织布、浆布、染布等程序加工后,才裁缝的。改革开放前,水族地方都种有棉花,改革开放后农村为 减轻劳累,都靠到市场去买洋纱来织成布,或直接买布来裁缝了,而今棉花已经频临绝种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荒废的民间压花机、弹花机、纺纱车已成文物 之用。
6、水族的饮食
水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 食,此外,水族还种植一些小麦、包谷、小米、红稗、红薯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 水族农民不善种菜,因而蔬菜品种比较单调,青菜、广菜及大叶韭菜是最常见的蔬菜。水族比较重视养殖业和渔业,因此,各种牲畜禽及水产品为水族生活提供了必 需的肉类食物。 水族酸汤极有特色,有辣酸(辣椒制成)、毛辣酸(西红柿制成)、鱼酸(鱼虾制成)、臭酸(猪、牛骨熬制而成)等多种。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辣酸用新鲜红辣 椒加工制成。其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红辣椒淘洗干净,加水用磨子磨成浆,加入大量甜酒(或糯米稀饭),放入泡菜坛中密封,经发酵,即成美味酸汤。食用时,把 白菜、青菜、嫩竹笋、大叶韭菜、广菜等各种蔬菜煮熟,舀适当酸放入,煮开即可。以糊辣椒面、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其味鲜美,极 为开胃。极少有炒菜,一年四季都吃“火锅”,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即使偶有豆腐、肉或鱼,也习惯加入菜中,煮成一锅沾蘸水吃。 水族喜爱喝酒,家家都会烤制米酒。逢年节、庆典或亲朋来访,都离不开以酒待客。水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 化表露。
7、水族的丧葬
水族的丧葬程序也很复杂,大致分为报 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复山六个阶段。丧葬分火化、土葬两种形式。以土葬最为普遍。火化针对不正常亡者而言,有“开挖”(二次葬)习俗,水语“或 挖”,其内容有“家祭”、“宾祭”仪式,届时,鞭炮声声,八仙芦笙悠扬,人声鼎沸。这一活动,其规模大小,根据孝家经济基础而定,其中不少具有水族的民族 特点。
8、水族的宗教信仰
过 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多神。认为古树、巨石、井泉都有神灵。生死、疾病、灾荒等都请巫师占卦念经,杀牲祭鬼,尤其以鱼祭祀为其特点。19世纪末、210世 纪初,曾传入天主教,但信徒不多。 在一些边远的山区,水族人有挂兽骨崇奉神灵的习俗。人们猎获虎、豹、野猪、野牛、熊等动物后,习惯把兽角或头骨整齐悬挂在墙壁上或悬吊在门上。有的地方宰 牛祭祖时也留头角悬挂,使野兽、鬼神望而生畏,不敢进寨侵害人畜,同时也显示家庭的富裕与主人的猎技。
9、水族的信仰习俗
水 族的信仰民俗有自然崇拜。自然崇拜,主要以大石头或大古树为对象,许愿还愿,可以得到它 的庇佑,时间选择在每月初一、十五日最好。这一天,全家或全寨带上糯饭、米酒、小猪、或鸡鸭鱼肉等供品,在“缪”前焚香纸祭祀,念祈神心事,以求吉兆,供 祭之后,分享供品,铜鼓崇拜,主要认为铜鼓还有公母和龙虎之分,各有神通,能降妖驱魔,逢凶化吉,就有着乞求神灵保佑的内涵和心态。
水族人有崇拜翠柏的传统习俗。翠柏四季常青,隐喻爱情坚贞不渝。其木质地坚硬,虽经风雨侵蚀,而不易腐朽,又象征意志坚强不屈。因此,水族人民对翠柏十分敬重。
翠柏在荔波和三都一带被称为革木,而水族则称革木为“梅虚”。因为崇敬翠柏,水族关于自己族名的“水”字和“人”叫“任虚”,都取了革木的“虚”音。
水族人喜欢栽植翠柏。大多数水族寨子都栽有翠柏。古老苍郁的翠柏被当作“风水树”、“保寨树”,受到寨里人的敬重,保护和顶礼膜拜。
水族人爱用翠柏制做扁担,一来翠柏扁担闪悠好挑,二来使用这种扁担浑身有劲,担得重,水族还喜欢用翠柏做房屋的大梁和中柱,以祈吉祥。
10、水族的禁忌
民间有尊老习俗,凡遇老人生日,晚辈儿女要特意缝制自制白布长衫和白布头帕敬献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人死实行土葬。死者系妇女,要由娘家验看后才能入殓合棺。入殓期间设堂开祭,请男女歌手唱歌跳舞。
11、家庭习俗
家规传统
水 族社会讲究树立整体形象。同一姓氏聚族而居,村落内部强调长幼有序,并遵守世代相承的家规传统。水族有教育儿孙尊敬老人,讲究礼节,走路先让长辈,进屋让 长辈先坐,吃饭要饭给老人,不在老人面前打口哨,不在老非面前吐痰,不跨火坑,不在长辈面前翘脚,不从长辈面前经过,不在老人面前东摸西摸切切私语等传统 美德教育。老少、哥弟、姐妹,不直呼其名,待人谦恭有礼。已婚夫妇,仍在卧室外设床,要过夫妻生活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消然入洞房,完事仍回外床睡,性交过程 动作轻而不许嬉笑出声,以表示“德为上色为下”。如有客人来走,男来男陪,妇来妇陪,须陪客过夜。
12、家庭组织制度
水 族社会在家庭之上,一般有家族组织制度,家族中的年长者和辈份高者共同组成一个人数众多的“三老四公”议事会,他 们按族规负责家族内部的道德评判和处理家族内部的成员纠纷。个体家庭每逢婚丧大事,都会得到家族组织成员的全力资助和协办。家族拥有公共墓地、山林、草 场、水源、鱼塘或河段。“三老四公”必须负责家族大型的“拜霞”、祭祀“火神”、保寨神等宗教活动,对外代表家族参与地方性的“议榔”会议等。个体家庭 中,父亲是一家之长,拥有家庭经济的支配权和对外交往权,也有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的义务。
13、家庭内部分工
家 庭内部分工表现为男耕女织,男 子主要负责犁田耙地,喂养牛、马等大牲畜并承担农家肥、谷物收割等重体力活儿的运输;女子负责插秧、小季栽种、田间管理和菜园生产。日常生活中男子对外参 加社交活动并保证家庭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妇女操持家务、饲养生猪、家禽、酿酒和织纺等。一般人丁较少的家庭,多数几代同堂,只有多子农户才承袭树大分 丫、崽大分家的传统。分家时,必须请家族的”三老四公“出面监督以保证分家析产时的公证,分家后,父母大多与小儿同住。在家庭中,只有男子有财产继承权。
文章TAG:
水族有什么节日的由来水族 有什么 什么
大家都在看
-
立春和春节哪个是一年之始,春节和立春有什么关系吗
2022-10-08
-
什么生肖心情最好,这3个生肖性格好
2022-04-30
-
拜祭如何写,祭拜灶神写什么
2022-09-09
-
如何对付狮子座领导,如何对付正在生气的狮子座
2022-09-27
-
哪个省的女孩最凶,全国哪个省的女人最招人喜欢
2022-08-17
-
猪和虎的婚姻怎么样,猪和虎相配婚姻如何
2022-09-12
-
除夕夜 守岁如何讲究,除夕夜要不要守岁
2022-08-21
-
怎么烧衣服给死人能收到,逝者的衣服还能烧给她吗
2022-06-16
-
灶神符怎么写,祭拜灶神写什么
2022-06-21
-
为什么坟上不栽花,为什么不烧掉上面盖着的花圈
2022-07-30
-
人长期被欺负会怎么样,被人不断的欺负
2022-06-17
-
为什么立春前后不出门,为什么立春不能扫房
2022-09-22
-
数字1到81哪些是吉数,都有哪些数字属于吉祥数字
2022-08-03
-
数字8有哪些寓意,都有哪些数字属于吉祥数字
2022-07-31
-
为什么商家初五才开市,初五开市有什么说法
202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