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这句俗语在民间也非常流行,中国人最明白阴阳平衡和盛极而衰的道理了。“冬至一阳生”,是相对于“夏至一阴生”而言的。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老百姓也叫“连冬数着九”,一年中最寒冷的数九寒天就开始了。在这最冷的时候,阴气最重的时候,阳气也开始慢慢回升。“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说的也是盛极而衰,极冷中孕育着阳气的到来,这才有了四季轮回。
人体内阳气也蓬勃生发,此时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三九补一冬”,正是因为有了“冬至一阳生”的道理,所以老百姓讲究从冬至这一天起,也就是在连冬数九的这些寒冷日子里,要十分地讲究进补。“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究多吃一些温补的东西,比如羊肉,木耳,龙眼肉,芝麻等,温而不散,热而不燥的东西,我们这里更讲究冬至吃饺子,连着后面的一九,二九,三九天,都非常讲究食物滋补。
农村俗语“冬至一阳生”是啥意思?冬至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吗?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冬至短,夏至长,也就是说,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最短的一天,而夏至白天的那一天是最长的那一天!简单的说,冬至这一天就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了,从冬至的第二天开始,白天就会长了,白天长了的概念,就是太阳露脸的时间也会一天比一天长的了,太阳露脸了,太阳照在大地的时间也就长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阳光多了,阳气多了的意思了!阳生阴减,这是个辨正的关系,白天的时间长了,白天的阳光多了,白天的阳气多了,晚上时间就少了,晚上的阴气,晚上的阴暗就会少了,这样,白天的时间就会一天一天的在增长,而当到了夏至那一天,白天的时间也就增长到顶了,也是从夏至的第二天开始,白天的时间就会开始一天一天的减少了,减少到冬至的这一天,也就减少到头了,所以,从冬至开始,严格的说,是从冬季第二天开始,白天的时间就长了,阳气也就会多生出来的!冬至的节气不只是节气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与天气的寒冷是有太大的关系的,因为冬至过后,就是一九第一天了,冬天最冷的天气,是一九、二九、三九,所以冬天最冷的时候已经来到了!冬天最冷的天气就是从冬至开始的,三九天已经来到了,那个三九严寒,那个数九寒冬,说的就是三九天是最冷的天气,在我的吉林省老家,冬天最冷的三九天的温度都是在零下二十六七度的,二十八九度的,有的时候也会达到零下三十度以上的!冬至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了,那么冬至过后,每一个白天能增长多少时间呢?大约每天白天能增加一分半钟的时间,也就是每天白天能增长90秒的时间!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拜年时常常会祝福“三阳开泰”和“五福临门”,这时的“三阳”和“五福”分别是指什么?
“三阳开泰”一词源于易学中的“十二辟卦”学说,“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是《周易》研究中的重要学说。易学中的“十二辟卦”,即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这十二个卦分别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和坤卦,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卦主十一(子)月,临卦主十二(丑)月,泰卦主正月(寅)月,大壮卦主二月(卯),夬卦主三(辰)月,乾卦主四(巳)月,姤卦主五(午)月,遁卦主六(未)月,否卦主七(申)月,观卦主八(酉)月,剥卦主九(戌)月,坤卦主十(亥)月。
(如下图所示)此十二卦中,阳爻递生的六个卦,即从子月复卦到巳月乾卦,阳爻从初爻的位置逐次上升,子月复卦初爻为阳爻,当一阳来复之像,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丑月临卦是初、二爻为阳爻,表示阳气进一步加强;寅月泰卦(正月)初、二、三爻都为阳爻,表示阴阳调和(下三阳爻、上三阴爻),天地交泰,所以把初春称为“三阳开泰”,其义即源于“十二辟卦”。
文章TAG:天干地支 一阳生 亥月一阳生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22个字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