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应该是因为“太岁纪年”是“岁阴年”,于是又按“十天干”,起了十个“岁阳”名称,表示“岁阳年”。《尔雅.释天》云:“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日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箸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史记.历书》所说“岁阳”十名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在纪年上,可以使“甲乙丙丁……”可以和“子丑寅卯……”相配,且六十年一甲子了。

四实际上,上古先民观测天象,最早关注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位于天空“北极”,也就是正中位置,不但明亮而且似乎“恒定不动”,当然,“斗杓”,即“斗柄”所指方向一直在稳定变换。古人空间上确定“四方”,是根据北斗斗柄所指方向确定的;“四时”,也是根据北斗的变换确定的。汉初的《鹖冠子》之《環流篇》云:“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古人通过北斗,把“时空”统一了起来。一年中包含十二个月,北斗斗柄也可以明确地指示出来。这就是北斗斗柄所指向“十二辰”中的哪个“辰”。古代,称此为“斗建”。《汉书.律历志》曰:“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比如,斗柄指“寅”,称“建寅之月”;斗柄指卯,称“建卯之月”,以此类推。至于“正月”,“正”有“嫡长”之义,“正月”即为一月。

为何现在“正月”是“寅”不是“子”,这在古代称为“建正”。据称,夏代亦“建寅”,即以一月为“正月”,实际上这个说法未必可靠。甲骨卜辞显示,殷商以秋分后第一个月为“正月”,大约在十月。周朝,宣王以前,基本沿袭殷商“建正”方法,之后,才改为“建丑”,即十二月为“正月”。汉武帝时,改为“建寅”,以一月为“正月”了。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语“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是什么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语“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是什么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语“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是什么意思?我们这里农村流传着一句话,叫“年一日,冬一日,骡骡马马歇一日”,意思是过年这一天和冬至这一天,再怎么忙,也要休息一天!因为连最辛苦的骡马也要歇一天呢,更何况人呢!可见,冬至这一天有多么重要!我们这里的冬至节才叫“过冬”,与之前的“立冬”节气是两码事,非常隆重。

冬至节又叫“亚岁”,是仅仅亚于春节过年的一个传统节日。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大寒节气刚刚过,到冬至以前还有十几天的日子,这一段时间,大家务必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到了冬至这一天,因为我们地处北半球,就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等过了冬至以后的日子,白天时间便会逐渐地长起来。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天干地支  一阳生  亥月一阳生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22个字咋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