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彩桥,在揭阳地区正月初一为什么要行彩桥
来源:整理 编辑:运气王 2023-11-11 06:27:26
本文目录一览
1,在揭阳地区正月初一为什么要行彩桥

2,你今年这哪里过春节你们过年有些什么习俗吖
年前有如下习俗(顺口溜): 二十三炕锅扇。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杀年猪, 二十七杀口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采青酒, 三十捏鼻(即包饺子...年三十贴春联、拜神、拜祖先、团年饭……这些基本和全国各地一样。年初一早上也要祭拜祖先。早餐要吃素,一般在年初一去爷爷奶奶家。年初二有些人家早上还要祭拜祖先,而有些则改革掉了。一般在这一天去外公外婆家。年初三走亲访友。年初四神落天,意思是神回到凡间(神在腊月廿四上天),这一天要拜神。年初七要吃七样羹,即七样蔬菜混合煮,至于是哪七样,揭阳这里没有规定,只求七样,随便组合。年初十晚上乔林乡有舞火龙习俗,称烧龙,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月十一行头桥,即行彩桥,同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狮桥人山人海,(今年听说人多到连手机都没信号)。这项民俗到现在只有揭阳市区和洪阳保有。元宵节看花灯,揭阳著名的破门楼郑安仔灯热闹非凡。正月十六登山踏青。大概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些,但其实很多村镇的习俗仍有差异。
3,石狮有什么桥
只有泉州湾跨海大桥,那还不是石狮自己的,是跨到惠安县的有溪就便有桥,才能畅通无阻。所以榕城的桥也特别多。据明末崇祯年间统计,仅石桥便有24座。至于木板小桥,更不胜数。那么多的桥, 为什么北滘桥会特别风光呢?原来,堪舆家(看风水、讲地理的)认为:揭阳县所以如北兴盛,是凭借山川龙气的。有一条龙脉,自桂岭迤逦而来,直抵县衙,故旧时西门外吊桥东岸建有个“接龙亭”,以迎接龙气(旧址在今食品西仓内)。龙气入西门,沿直街东进,直街(西马路)又直又长,龙气直冲,来势凶猛,所以在北滘桥东岸,立有一大石狮挡之。狮乃百兽之王,坐镇桥头,促使龙气变和缓,化为吉祥。这和旧时于大路、长巷尾竖一缉互光就叱脚癸协含茅石,刻“泰山石敢当”同样道理。北滘桥头立石狮,故称“石狮桥”。久之,其原名反而被人忘了。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行彩桥,石狮桥是最热闹之处。桥的布置、装饰,也比别处风光。
4,揭阳过年的习俗和北京有什么不同
揭阳地处岭南,风俗自然和北方不一样,比如北方过年要吃饺子,揭阳我就没听说过哪有,其他诸如送神,请神的就差不多,不过揭阳属于潮汕地区,拜神(潮语:拜老爷)之类的活动特别多.要是想看有揭阳特色的活动,不妨正月初十到侨林乡看烧龙,初六阳美有火把节....年三十贴春联、拜神、拜祖先、团年饭……这些基本和全国各地一样。年初一早上也要祭拜祖先。早餐要吃素,一般在年初一去爷爷奶奶家。年初二有些人家早上还要祭拜祖先,而有些则改革掉了。一般在这一天去外公外婆家。年初三走亲访友。年初四神落天,意思是神回到凡间(神在腊月廿四上天),这一天要拜神。年初七要吃七样羹,即七样蔬菜混合煮,至于是哪七样,揭阳这里没有规定,只求七样,随便组合。年初十晚上乔林乡有舞火龙习俗,称烧龙,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月十一行头桥,即行彩桥,同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狮桥人山人海,(今年听说人多到连手机都没信号)。这项民俗到现在只有揭阳市区和洪阳保有。元宵节看花灯,揭阳著名的破门楼郑安仔灯热闹非凡。正月十六登山踏青。大概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些,但其实很多村镇的习俗仍有差异。
5,揭阳过年的习俗
年三十贴春联、拜神、拜祖先、团年饭……这些基本和全国各地一样。
年初一早上也要祭拜祖先。早餐要吃素,一般在年初一去爷爷奶奶家。
年初二有些人家早上还要祭拜祖先,而有些则改革掉了。一般在这一天去外公外婆家。
年初三走亲访友。
年初四神落天,意思是神回到凡间(神在腊月廿四上天),这一天要拜神。
年初七要吃七样羹,即七样蔬菜混合煮,至于是哪七样,揭阳这里没有规定,只求七样,随便组合。
年初十晚上乔林乡有舞火龙习俗,称烧龙,现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十一行头桥,即行彩桥,同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狮桥人山人海,(今年听说人多到连手机都没信号)。这项民俗到现在只有揭阳市区和洪阳保有。
元宵节看花灯,揭阳著名的破门楼郑安仔灯热闹非凡。
正月十六登山踏青。
大概比较重要的就是这些,但其实很多村镇的习俗仍有差异。大年除夕夜一家吃团圆饭
初一:在家
初二:串亲戚,出嫁的女儿女婿一定要在这一天回娘家拜年
初三:可以出去玩了
除夕和初一初二都要祭祖。
串亲戚可以不带礼物但是一定要带两个大橘子,回去的时候也一定要带回去。
然后就是过年不能穿纯白色的衣服(纯白色在揭阳属于送丧的颜色所以很忌讳),没有了。
6,描写元宵节的散文
浪漫的元宵节 王清铭 我一直以为中国是没有情人节的,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但那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秦观的《鹊桥仙》写得缠绵悱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七夕节只是牛郎织女的情人节,因为七夕节也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她们是否祈求爱情,肯定会的,但也只是祈求而已,七夕相会的只有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不是现实中遭礼教束缚的人们,当然也不包括这些一厢情愿的纯真少女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对爱情只有朦胧的向往,并没有实际行动。所以我认为,七夕节并不能算情人节,最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情人节。 中国青年男女也有过浪漫的时节,在宋朝的元宵节,郁积的柔情在火树银花上绽放、燃烧。古人强调男女之大防,青年男女绝少有亲近的机会。元宵佳节,少女们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赏花灯,礼教严防密守下的一个疏忽,给青年男女提供一个一见钟情、约会的机会。女词人朱淑真所写的《生查子》就描写这样的情景: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欧阳修写的。作者是谁,并不重要,让人喟叹的是词中所写的爱情悲剧。去年元宵节约会,今年的元宵只有明亮的月和璀璨的灯光照亮脸上的泪痕。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发生了什么变故,不得而知。但这样的悲剧在当时很有普遍性。在古代,中国式的浪漫总被泪水浸透,也难怪现在的青年人记不起我们中国曾经也有过情人节,纷纷过西方的情人节,给情人送红玫瑰。 民间有在元宵节为爱情祈愿的习俗。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在广东揭阳榕城,元宵之夜“行彩桥”的风俗流传年代甚久,年轻的小伙子“行桥肚(或摸狮肚),娶雅嬷(即漂亮妻子)”;姑娘们拿石块或竹枝掷溪中说:“掷(或行)桥中,嫁雅翁“(即俊俏的丈夫)”。但也只是祈愿而已,更多的人还是把婚姻交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婚姻不能自己主宰。 在元宵节恋爱成功的概率低,所以戏剧舞台上翻来翻去就是那些让人羡慕的爱情佳话。如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但这样的喜剧很少,更多的人心中的情犹如元宵节放的礼花炮一般,升上天空,绽放的时间很短暂,然后就凋谢,只剩下一地的炮纸。 我们看看辛弃疾那首写元宵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朦胧的花灯灯光中,突然眼睛一亮,爱上一个笑语盈盈的女子,这爱的速度太快,也注定它会很快消失。这个被单方面爱上的女子很快淹没在看灯的人群中,男子一直在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看见了她。但看见了又能怎么样呢?走上去向她表白,还是回家之后象舞台上的文弱书生害单相思?中国人骨子里就缺乏敢爱的勇气,爱了碰到礼教的硬墙,又不敢恨,以头撞墙的更少。也难怪,自由恋爱要等到上个世纪才得以实现。元夕烟火华人盼,宵汉星辉光彩鲜。节日观灯逢挚友,遇贤小叙雅兴欢。上台对饮心怡酒,情浅缘深笑九天。人在天涯思故里,节逢盛世贺奇缘。今儿天暖,翻看日历,元宵佳节眨眼间就到了,这个始于汉代,盛行唐宋,沿袭至今的传统佳节。那些关于元宵节的文化,历久弥新的厚重.此刻,特别想说说“元夕”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和月亮有关的节日,按我国民间的传统,这天在明月高悬的良辰,出门赏月、燃灯万盏、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读那数不胜数的元宵节诗词.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妙笔传情,诗词里的元宵节美丽浪漫,静静吟诵那份遥远的优美,细细品味和感受那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古典意境.个人偏爱苏辛的词,但是最爱稼轩的那首《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元宵佳节盛况浓墨重彩渲染,但到精彩处笔锋陡转,戛然而止,留给后人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久吟不衰,难怪王国维《人间词话》称此句是人生治学最高境界。在元宵诗词旋律中,易安的那首《永遇乐》意境极佳,难以忘怀,“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有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铺翠冠儿,燃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通首词沉郁深沉,形式在新旧之间,婉约派词宗的易安居士,想来在火树银花绚烂后,曾晶莹的岁月空留一地的繁华!同样是元宵佳节,不同的心境叙述出迥异的情感,而“上元”小诗:“上元设供蜡高烧,厨房去看煮元宵。”恬淡的文字不故作高深。游人如织、灯月交辉,亦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又如:“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 诗词里的元宵节,让传统的风俗宛然如见,别有一番情趣。元宵节也留下了许多情趣盎然的灯联。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王安石妙联为媒,“王安石赴京赶考,路过某地,见一大户人家悬走马灯,征对招亲,上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成为千古佳话,当然也是"囍"的由来.记得另一副对联也堪称绝对,上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下联对“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现今读来仍觉得趣味无穷。历史悠久的元宵节,还有许多不能一一枚举的典故事,但不得不说关于元宵的灯谜,此处列举一二条有趣的灯谜,最早的一条灯谜的谜面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打一词)谜底:绝妙好辞。另一条谜面:不着一字。(打一中草药名。)谜底:白芷(纸).别有一番情趣,灯谜是我国独创的文字艺术,灯谜源远流长,从“隐语”演化而来,因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流传过程中深受欢迎。想起读《红楼梦》宝琴的灯谜,至今猜不出谜底。元宵节,是传统的土生土长的民间节日,是民俗文化浸染的节日。温婉浪漫的诗词,文辞精妙的灯联、灯谜构成了饶有雅趣的元宵节文化。只是岁月迁演之后传统元宵所承载的文化节俗功能,渐被日常生活淡化,人们逐渐失去了曾共同的精神兴趣,曾轰轰烈烈的传统的节俗已简而化之。传统元宵佳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岂能渐行渐远渐无形,而应且行且走且珍惜……
文章TAG:
彩桥 揭阳 地区 正月初一 行彩桥
大家都在看
-
过年怎么拒绝收红包,过年时有什么办法拒绝要红包
2022-07-01
-
李姓有多少年历史,李姓历史名人有哪些
2022-09-20
-
祖先堂怎么供奉,如何供奉家谱
2022-07-01
-
应该怎么称呼前领导,碰到以前公司的领导怎么称呼
2022-07-03
-
请祖宗有什么讲究,讲究叩四不叩三
2022-04-28
-
为什么总梦见过去的事,人为什么会梦到很久以前的事
2022-08-02
-
十二生肖哪个吃蜂蜜,什么动物爱吃蜂蜜
2022-09-16
-
农历初一有什么忌讳,牢记5个传统忌讳
2022-04-30
-
为什么有人不能进寺庙,进寺庙有哪些忌讳
2022-10-02
-
为什么说寡妇不吉利,为什么说寡妇比光棍有钱
2022-09-24
-
怎么拜干爹,古代人怎么拜干爹
2022-06-17
-
如何看鸡年龄,应该如何辨别母鸡的年龄
2022-09-16
-
怎么含蓄表达我想你了,怎么含蓄表达我想你
2022-06-14
-
公历与农历哪个准确,农历和公历哪个更准
2022-09-14
-
桃树栽在房子哪里好,桃树栽在哪里好
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