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利用差价赚钱的手段。具体到操作上,范蠡有过许多成功的范例。他通过研究,发现了粮食市场的“二六规律”,“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也就是粮食生产波动性很大,一般每六年会有一个丰收年,同样每六年也会有一个欠收年,平均每十二年会有一次大灾荒。所以他在粮食丰收的时候多收购,欠收的时候拿来出售,利润当然非常大。

不过范蠡并不是唯利是图的奸商,灾年他的粮食价格也注意到了灾民的具体购买力,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3、“务完物,无息币”,加速货物流通和资金周转。“务完物”是要把握商品质量,只有质量好的,才好销售,所以进货应该去最好的产地,找最好的生产者。“无息币”是不能让资金搁置,一定要把资金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加快商品流通,使得钱像水一样周转不停,钱生钱才能获利。

4、“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范蠡是商人,但不是奸商。他不抬价,不压价,并不追求暴利,不唯利是图,更不为富不仁,坑害消费者。如果他是贪图富贵之人,他也不会辞官归隐了。他在山东陶邑“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而他富而有德的人品,又给他带来了更大、更长远的收益,这是个良性循环。

他的取利守义 诚实经商、仗义疏财的行为,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二、范蠡怎么变成财神的中国民间财神很多,赵公明、关羽、范蠡、比干都是财神。在这四人当中,只有范蠡是从商出身的,他的财神地位最名符其实。财神是道教的一个神灵,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

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范蠡的财神是道教赐封的“天官上神”,因为他与道教的渊源很深。早在《列仙传》中,就有范蠡的记载。而在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葛洪的《神仙传》中,干脆说范蠡是老子的化身。《神仙传》的记载是这样的:“(老子)汤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一云守藏史,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夷子,在吴为陶朱公,在汉为东方朔”,是老子变化无常的一个分身。

在道教典籍中,范蠡原是修道之人,他帮助越国,是属于“玩票”的性质,玩完了是要回去修练的。道教天师道有著名的二十四治,其中之一就是范蠡“漓沅化实”,白日飞升的故事。据说范蠡升仙的地方在益州丽元山,至今山上还有他种植的松树。道教另一位大天师张道陵撰过一本《老子想尔注》,上面也有范蠡。张道陵说范蠡是个懂得天之道的人,明白“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即灭”的道理,所以对范蠡归隐一事,张道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财神  公历  吉日  开业  干什么  2016年财神日适合干什么事情  公历2016年10月份适合开业吉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