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蔑片。韧木材选定,就由专业的“蔑片匠”将韧木剥成粗细均匀的蔑条片。当今的人,大多数不知这“蔑片匠”是怎么回事。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农村经常有蔑片匠上门,来帮着做竹筐、竹箩、竹篮等等日用品。蔑片匠,能将竹木削成像纸一样薄的长条片状。这手艺,如今估计快失传了。仅凭篾片这一步,就注定了现在的爱好者们已经制不成真马槊了。
第三步,桐油浸泡。把韧木细蔑条用桐油反复浸泡、晾干、再浸泡,此工序过程耗时要一年。一年之后。待蔑条不再变形,不再开裂。然后在荫凉处风干数月,如此又是半年。一年半之后,开始制槊杆。第四步,粘合制作槊杆。用上等的生漆与胶,将风干的篾条粘合为一把粗、长度一丈八尺的长杆。外层用麻绳紧密缠绕。待麻绳干透,涂上生漆,再用葛布缠裏。
一丈八尺为汉制,不知汉制丈八,合今日几米?待杆上生漆干透,再涂生漆,再缠裏葛布。以生漆、葛布交替,干一层、涂一屋、裹一层。如此步骤又得一年多,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不断、不裂,一根合格的马槊杆就制成了。以上四步完成,已近三年过去。如图。这是较为可信的马槊锋刃形状。第五步,装配锋刃、尾纂。槊杆成,去其首尾,截短到一丈六尺左右。
前装精钢制成的槊锋,后安上红铜槊纂作为配重。锋刃、尾纂安装好,尺寸还要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战斗时,骑士执槊驰马突阵,不须耗费大力,就能单手握槊轻松保持槊尖锋刃向前。由上可知,马槊槊杆的制作工序,不是现代人想复古就能复制得了的。
所以,这就是古兵器发烧友们复制不了真正马槊的原因。马槊的运用。众所周知,若用无铁铠防护的骑兵,去冲击枪矛如林,飞矢如雨的步军阵,那就如同自杀!所以,在铁铠大规模普及之前,骑兵作战是以骑射为主的。东汉时,随铁甲与马铠的装备,已经有少数精锐铁甲骑兵突击陷阵,这就是突骑。三国,袁绍就装备有三四百副马铠。而铁甲骑兵陷阵突击的战术,就催生出了马槊。
马槊之妙,全在于槊杆之上。槊杆就是古代版本的高科技复合材料。轻巧、坚固而充满韧性。驱动战马高速冲击的骑兵,与敌骑交驰而过时,若用普通骑矛刺击,反震之力会折手,也会使矛杆碎裂。所以,发起冲击的骑兵接敌后,普通枪矛多一次性使用,刺中敌人就要撒手,然后抽出随身锤棒、马刀等短兵继续冲击。而马槊因槊杆的弹性,可以抵消冲击力、重复使用。
文章TAG:桑拓木 不值钱 农村 古代 古代的桑拓木是什么 农村不值钱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