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原本姓熊,是楚国王室后代。我们现代人不是随爸姓就是随妈姓,为什么国君不以国家的称号为姓,而其他人却要以国家称号为姓,就拿楚国来楚王本人是芈姓熊氏,而他的子孙呢,如果不分家(立氏),就一直是芈姓熊氏的成员,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

1、楚国的国君姓熊,为什么说屈原也是王族?

楚国的国君姓熊,为什么说屈原也是王族

屈原确实是王族,因为熊和屈虽然是不同的氏,但是属于同一个姓:芈姓。周代的姓氏是不一样的,姓表示血缘出身,是不变的;氏表示社会集团,是变动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拿楚国来说,楚王本人是芈姓熊氏,而他的子孙呢,如果不分家(立氏),就一直是芈姓熊氏的成员。但是如果分家(立氏)的话,他们就拥有自己的氏,比如说楚国的屈氏、昭氏、景氏、怀氏都是大氏族。

其中屈氏最早,始祖据说是楚武王之子屈瑕;昭氏有两支,一支是楚昭王之后,一支是楚悼王之后;景氏是楚平王之后;怀氏是楚怀王之后,当然,楚国还有不少氏族,比如项羽的项氏,出处不明,一般认为也是王族,但没有很确切的证据。不过,男子一般以氏系名,所以楚怀王叫熊槐、屈原叫屈原,而不会叫芈槐、芈原,这样一来,一看他们称呼就知道所属氏族集团。

而女子的话就以姓系名,比如宣太后芈月,尽管名字是虚构的,但是称呼形式是没问题的,因为当时有“同姓不婚”的原则,女子以姓系名,尽管不是一个氏族集团,但是不是一个祖宗呢,一目了然,也不会错。不过女子在姓之前也可以加父亲或丈夫的氏,表示自己从属的氏族集团,比如芈月出嫁前可叫楚芈、熊芈,出嫁后可叫秦芈,但是男子就一般不能加姓了,屈原不能叫屈芈原,楚怀王不能叫熊芈槐。

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楚国贵族的反抗这么强烈?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楚国贵族的反抗这么强烈

一条名言能形成既有历史的检验也有表达上的时代背景的需求,据记载,此句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从历史上来看,第一个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是楚人陈胜,抗秦主力是西楚项羽,建立灭秦后的大汗王朝刘邦也是楚人,为什么最终“亡秦必楚”呢?1.通俗的观点认为名言中的三户不是三户人家,是楚国三大姓:屈、景、昭。2.楚国是个类似联邦制的国家,虽然中央被灭亡,但地方上实力更强,

所谓“江东子弟多才俊”。3.楚人民间在被灭亡后多不服,因为楚怀王被秦用阴谋诡计骗到秦国谈判囚禁而亡,4.楚国地理范围大,经济发达,所辖相当于现在的江浙沪加两湖江西加河南山东部分,鼎盛时期还包括陕西部分,相当于秦的四倍。这样的国家如果不是统治者无能,也完全可以承担起类似秦国的统一全国的任务,在各个时代,甚至在抗日战争时期,这句名言则起到了一种鼓舞民心,鼓励团结,上下同心,也能以弱胜强。

3、为什么姜子牙不叫齐尚?楚国王为什么不姓楚?

为什么姜子牙不叫齐尚楚国王为什么不姓楚

你的意思我大概了解了,就是为什么国君不以国家的称号为姓,而其他人却要以国家称号为姓?古代的姓氏在我们现代人眼里就比较随意。我们现代人不是随爸姓就是随妈姓,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好像很随意,生活在哪个地方就随地点的姓,就像卫、鲁、韩、蔡、陈、楚、秦等等,被虎喂养过的就姓虎,被狼喂养过就姓狼后变郎,还有就是国君赐姓的,自己创造姓的,应有尽有!但是从古籍看,春秋战国的姓氏是很严格的,不能随便乱姓。

据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制度大致如下:“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于文,

”从这可以知道,氏不是随便称呼的,有氏的人都是贵族,比如卫鞅就是卫国没落贵族之后,卫国建立者是姬昌之子姬发之弟姬封,姬是姓不是氏,是随黄帝而姓,黄帝又姓公孙,所以卫鞅又叫公孙鞅。黄帝是轩辕氏,黄帝本人可以称为轩辕氏,但是姬昌姬发就不能称为轩辕昌轩辕发,因为姬昌都不知道是黄帝的几代孙了,姓氏已经合一,他可以自创一个氏,但不能跟黄帝的氏。


文章TAG:楚国  有楚  国君  楚国为什么有楚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