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家这边都是清明前上坟,没有清明后上坟的。柳乡人认为,大多数人选择在清明节前扫墓而不是清明节假期扫墓,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上坟人穿的衣服不能大红大花,因为上坟是件的悲哀事,要显得庄重严肃,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我给大家说说清明节祭故人的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因各地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仅供参考。
1、清明节上坟有什么规矩?
先贤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其含义是,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而清明节就是这样追悼缅怀的节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承载着炎黄子孙代代积淀的情感,流淌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2008年4月,我国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增进了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在清明节这样“气清景明”的时节,人们怀亲追远,祭祖扫墓,有哪些规矩呢?一、庄重地奉献后人的思念和敬意,家人带着虔诚的心情扫墓,对逝去的亲人、先烈、英雄、贤达“祭之以礼”,追思先人的功德,以此感恩当下,净化心灵,加深着人们心中对亲人那份血浓于水的感情,强化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的动力。二、准备祭品,寄托哀思,
祭品包括香烛,纸钱,鲜花,点心糖果,或者逝者生前喜欢吃的食物,酒水等等。带去的水果要事先洗净擦干,以表示对逝者的尊敬和怀念,三、扫墓时间一般都在上午,赶早不赶晚。墓地特别是公墓,重重叠叠地掩映在青松翠柏当中,如果去得晚了,太阳偏西或落山,有一种肃杀的气息,更让人心情压抑;如果体虚或者多病的人,对身体不利,
四、祭奠多位逝者要亲疏有序。如果有多位亲人葬在一处公墓,要先祭奠父母,然后是祖父母,接着是同胞手足,再后是亲戚族人,或者按逝者安葬位置的远近祭奠;尽量避免走重复的路线费时费力,伤心伤神,清明节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有“传统”的因素存在。凡是经得起朝代更迭,在几千年的习俗变迁中能得以延续的传统,绝不是任何形式主义可以支撑的,
2、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清明节前扫墓而不是清明节假期扫墓?
柳乡人认为,大多数人选择在清明节前扫墓而不是清明节假期扫墓,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迷信原因。“前清明,晚十一”,这是农村代代相传的扫墓时间。老辈们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阴界里,阎王爷会在农闲时节的农历十月初一放鬼,而又会在即将匆忙时节的清明节收鬼,因此,为了让失去的故亲得到冥币,在阴间里不再受穷,许多人往往会提前扫墓,为亲人送“钱”。
如果晚了,故亲会收不到“钱”,在阴界受穷一年,二是天气原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通过长久观察,人们发现,不管天气怎样,清明节这一天前后总会阴雨绵绵,加上很多坟墓都在荒郊野外,田间林中,这个时候去扫墓祭祀,道路泥泞,行走很不方便。有时甚至会因为雨大风急,买来的冥币和鞭炮不能点着,起不到祭祀的作用,
因此许多人错过不良天气而提前扫墓。三是出行原因,近年来,随着车辆的剧增,节假日交通堵塞已成常态。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因此清明节这天,不管是高速公路还是乡镇公路,前往城市墓地和农村扫墓的人很多,如果赶上交通堵塞,就会耽误或错过祭祀的时间。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错峰出行,往往会提前一到二周扫墓,这种选择不失为明智之举,
3、清明节上坟应该是上午,还是全天都可以?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祭祖节,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清明节期间,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这一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至于清明节上坟是在上午还是下午,各个地方风俗不同,时间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一个地方要么是上午,要么是下午,不会存在全天都可以的情况,我的家乡在安徽西北部,在我们老家,不同县之间,上坟的时间就不相同,不光是清明,其他时间也是一样,这在全国恐怕也不多见!市北部的县,是在中午吃了饭之后,然后去上坟。
文章TAG:上坟 清明节 天好 规矩 清明节上坟前多少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