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情一般人可做不出来,要么就是和你有深仇大恨的,要么就是为了贪图那一点种植面积的。这个叔叔一想也是,现在都晚上了,而且时间点太晚了,这个时候看不出什么来,也说不出什么事来,就约定了第2天早上八点。我们那边是一个单独的土坑,土坑里面会有一些坟墓,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人会在地里面,挖一些坑当作坟墓,而之后叔叔就说了,我记得之前就在这一片,可是现在我找来找去事都没有找到。
到后来找了差不多得有三天,这件事情始终没有敲定下来,直到最后那个叔叔突然一拍脑门,我想起来了,这个坑一共有两头,我记错了,不是在这头而是在那一头。村里的长辈是又气又笑,这几天陪着这个小子啥事都没干,天天往这边钻,甚至还拿着尺子来衡量,感情是你搞错了,结果这个叔叔看到爹妈的坟墓之后又觉得不对劲了,为什么?因为他走的时候那个坟墓特别的大,现在就只剩下一个小点了,怎么说呢?以前的时候如果高一米的话,现在的高度估计也就是30厘米到40厘米之间,然后那个叔叔就说了:不对,这一定是有人使坏,为什么这个坟墓变得这么小了?其中一个叔叔就说了:这是常年下雨又刮风的,就这样跟你说吧,你一年的时间不修缮就得 小一半,两年时间不修缮就成这个样子了。
要是再过上5年8年的时间,你要是再不修缮,这个坟就没了。你也不想想,咱不说华夏5000年,就是在过去2000年3000年的时间里面,按照一个人的寿命50~100岁好不好,那得有多少人去世?要是每个人的坟墓,自从建立开始就能够保存到完好,那岂不是遍地都是坟头了?现在不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又刮风又下雨的,这个一风化基本就找不到了。
这位长辈说得对,但也是不全对,以前有那么多的坟最后都没有了,其实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第1点,晚辈不再进行修缮之前有人说过一个坟理论上来说,最多只能存在于5代之间,5代之后就没了。这句话最开始我觉得有点扯,但后来想一想还真是这个样子,我们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如果现在还生活在农村的小伙伴,你知道自家长辈的坟墓,但是自己长辈的长辈的坟墓你知道吗?比如说自己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的坟墓,自己知道在哪,可自己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的坟墓,你知道在哪吗?不知道。
为什么?已经不见了,事实上这就是比较可怕的事情,因为随着时间一代一代地冲洗,我们最多能够记在自己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那一辈人。再不恰当一点,自己之所以知道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的那一代人的坟墓在哪,是因为自己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的时候他们带着我们去祭奠过那些坟墓,能理解吗?这中间的辈分很难跨越5代,因为一旦跨越5代的话,要么是村子里面的祖坟,要么是特别有意义的坟墓,否则绝大多数都会泯然众人。
而一旦泯然众人过不了几年,可能过个三年两年、一年三年的这个坟墓就风化了,上面的土堆伴随着雨水的冲刷,风的来回侵蚀,最终也就变成了普通的土地。第2点,认同感我不清楚谁说过这句话了,但是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有人说过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第1次是纯粹生理意义上的死亡,没有了呼吸,没有了心跳,什么都没有了;第2次是葬礼上的死亡,在这一刻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自己的人都知道自己已经去世了;第3种是真实意义上的绝对死亡,在这种死亡背景的前提之下,所有的人都不会记得你了。
那所有的人怎么会都不记得你呢?那就是所有知道你死亡的人或者所有知道你的人他们已经死亡了,一旦满足这三点的话,那一个人就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那我们不妨再换一种说法,我们会对一个自己一点都没有印象,不知道他是谁的坟墓进行修缮吗?肯定不会对不对,毕竟如果真的这样做,总归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第3点,生老病死重在参与就像之前的另一句名言一样,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保证活着离开地球,既然无法保证活着离开地球,就应该潇潇洒洒快快乐乐的走完这一生。
为什么坐高铁时会看到北方路边的农田里有坟墓和墓碑?
为什么坐高铁时会看到北方路边的农田里有坟墓和墓碑?可能看到的坟墓和墓碑还不少吧。有的是以前还允许土葬时候的坟墓,有的则是施行火葬之后修的坟、立的碑。“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人死之后要好好的安葬,还要选一块宝地作为阴宅。这大概是所有中国人都了解的事情。在还没有施行火葬的时候,上坡上、耕地里都可以修坟的。
山上就不用说了,只要不是个人承包的山,就可以修。个人承包的要给点钱;对于耕地里的坟呢,也是如此。和地主好好商量一下,出点钱,也就埋了。而在火葬施行之后,禁止土葬了,还是有修坟立碑的,这也是很平常的现象。毕竟骨灰盒留殡仪馆还得交保管费,而且传统思想就是必须入土为安。所以,很多人家在亡者火化之后将骨灰盒放在一口小棺材里进行安葬,也没人管的其实,毕竟走完火化的程序了。
文章TAG:扫墓 墓地 山上 墓地为什么在山上 我们为什么要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