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入胎的六牙白象、出生的莲花、成道的菩提树、说法的法轮、涅槃的佛塔,在佛像出现之前,是佛陀的象征符号。最早的佛像是什么时候?最早的佛像记载出自《增壹阿含经》,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在佛陀出世七天后就去世了,转生到欲界的第六天——忉利天,佛陀为了报答母亲的大恩大德,就上升到忉利天为母亲讲经说法。佛陀在忉利天为母亲说法的时间只有几天,但在人间却过了不短的时间。

憍赏弥国的优填王,因为好久没见佛陀了,实在太挂念他。大臣看到国王思念佛陀,就像挂念恋人一样,出了个好主意,在国内招揽工匠,下令用牛头旃檀木雕琢了一尊5尺的佛像,供优填王瞻礼,并且慰藉国王对佛陀的想念与此同时,舍卫国的波斯匿王,他经常听佛陀讲经,是忠实的追随者。他也在思念远在忉利天的佛陀,命令工匠使用紫金制造一尊释迦牟尼佛像。

这是宗教传说里最早出现的佛像,但是从考古学、历史学上来看,没有明确证据可以证实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有佛像制作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出现了佛像?佛像的出现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工艺技术有密切关联。公元前4世纪末,来自古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一世,挥剑向东方远征,征服了希腊、古埃及、波斯,最终止步在印度西北的旁遮普地区,建立一个前所未有、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以及继承他政治遗产的帝国,史学家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古希腊人独特艺术,对人体线条,面部轮廓的勾勒有深刻的洞察和把握,再加上古希腊对精湛的雕塑技巧。古希腊艺术传入印度,就对当地的艺术家,工匠,甚至佛教徒带来了理论观念的更迭,视觉效果上的冲击,对之后四五百年的佛教艺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古希腊的雕塑艺术与印度佛教思想碰撞交融就诞生了宗教艺术的精粹——犍陀罗艺术。

健陀罗位于现今的巴基斯坦与阿富汗,意思是充溢着香气的地方,处于中亚的交通要道。健陀罗艺术起源于公元1世纪,到2-3世纪在贵霜的迦腻色加王最为辉煌鼎盛,5世纪衰败结束。健陀罗艺术作品,以雕刻为主,其中浮雕为大多数,浮雕是少数。雕刻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岩石,少部分是金属。雕刻的内容主要是佛陀的本生故事,即释迦牟尼在三大阿僧祇劫里,从菩萨修六度,最终成佛的宗教故事。

从人物雕塑的细节而言,健陀罗佛像特点很容易辨认,人物的头发是波浪形状,脸部圆润宽正,五官的轮廓包括鼻梁、眼睛、嘴巴,下巴、耳朵...都有希腊人的特征。佛经里佛陀的衣着是偏袒右肩,但健陀罗佛像是穿着类似罗马人“托加袍”的通肩大衣。佛像的面带微笑,双目微闭,慈祥宽和,非常生动,富有艺术感地体现了佛教的寂静、忍辱、慈悲喜舍的精神。

另一方面从佛教教团的角度看,佛陀在进入涅槃后,人间彻底进入无佛的时代。但是佛陀的伟大,佛陀的音容,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二相好,形貌的庄严伟岸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使佛教徒心生怀念追思。佛教徒转而刻画那些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佛陀本生故事。佛陀的具象化,神格化,又使佛教徒有了直观形象的依托对象,造像运动就势不可挡地展开。

在一世纪兴起的大乘佛教认为,通过在佛像面前瞻礼,观想佛像的庄严形象,能有效入静禅思。要修行成佛,须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许多功德,而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雕塑佛像,绘画佛像,供奉佛像,瞻礼佛像...佛像就是佛陀涅槃后,在人间的存在符号。 大乘佛教有一部经叫《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非常详尽地讲述了制造佛像的各种不可思议功德。

可以说佛像,同时也是满足佛教徒修行的需求而出现了。不少经典,例如《地藏经》也有介绍,造像的功德不可以思议。在中国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佛像,已经是东汉末年了。据史书记载,丹阳人笮融滥用职权,在彭城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使用铜作为主要材料,用黄金涂抹外身,穿上锦衣,安置了中国最早的佛像。结语现在,我们在佛教寺庙可以看到僧人们每天晨钟暮鼓,在佛像前敲木鱼,焚香祝祷,诵经念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佛像  大铜立  第三  亚洲  佛像又叫什么地方  亚洲第三大铜立佛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