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是汉族岁时风俗,也是族人齐聚一堂食酒攀谈的一种春节仪式,一家人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吃合家团圆饭,就叫围炉。除夕围炉其实就是一家人团聚,这个全中国基本上是一样的,边吃团圆饭,边取暖聊天,而今大部份就是以吃火锅的形式,边吃火锅边聊天,增加些节日的氛围,过年用来“围炉”的佳肴,除了有传统“古早”味年食之外,也少不了各种带有吉祥之意的菜品,为新春佳节增添喜气,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寓意。

1、古人具体是怎么过春节?有什么有趣的娱乐活动?

古人具体是怎么过春节有什么有趣的娱乐活动

古人具体是怎么过春节?有什么有趣的娱乐活动?答;古人过春节的具体时间无法考证,大概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距今算起来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不像现在发达,当时只是挂桃符和一些简单地表达方式;至于吃的方面,由于地域风俗存在区别也不相同;总而言之,一年到头都是储存准备一些符合人们口味的食物来吃喝。

古人聪明、睿智,善于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而发展演变至今,古人当时过春节虽然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但是他们也一样分为贫富悬殊,有钱人坐着大马车、骑驴看账本,没有钱的人用两条腿走路,穿梭于闹市的人群里。古人们过春节时间比现在的时间长,因为生活节奏不像现在怎么快,大概从进入腊月开始至正月;娱乐活动也不一样,主要热闹的有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演灶火、游花市、逛庙会、猜谜语、看大戏、耍杂技等等;基本上都是普天同庆,这些充满浓厚民族气息特色的传统习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丰富的文化遗产,

2、大年三十你们都是怎么守夜的?

2、大年三十你们都是怎么守夜的

大年三十(除夕)守夜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一般每家人都会在这天晚上一起吃年夜饭,多数地方还会有亲朋聚餐,有的地方则是朋友或发小一起聚餐喝酒游玩,大都很晚还不睡觉,就是睡觉了,第2天也还要早起,有的人甚至一晚上都不睡觉,并吸还被称为守夜、熬年、守岁等。其实除夕和春节这两个节日以及其中的一些习俗都和过年有关,那么年又是什么呢?可能我们大都认为是一年来的时间岁月,实际上早期时候“年”是一种传说中的猛兽,又称“岁兽”,而且很凶恶很吓人,总会在除夕夜出来搞破坏,有时还会吃掉家畜家禽,人们为了对付它,就在门口地上放上棍棒,院里撒上芝麻杆,并相约在一起吃饭喝酒玩耍等,既可以相互壮胆也可以对付年兽,

传说中年兽怕红色的东西,所以人们又想起了挂红灯笼,穿红衣、贴对联,贴红窗花等防止年兽骚扰,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又用它发明了爆竹,所以通常在临睡之前以及早早醒来之后,都会燃放爆竹,响亮的爆竹声也会驱赶年兽不敢接近。所以过年时的很多习俗其实都与驱赶传说中的年兽有关,不过也有个传说讲大年三十和灶神回家有关,我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开始了,各个地方灶神的名字叫法都不一样,不过一般通称为“灶王爷”,不过灶神一般都是一对老年夫妻的形象,因此通常也把灶王奶奶看作灶神,由于每家每户都会有供奉灶王神,因此也有人把灶王神称为“数量最多的天界基层干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神就上天界去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表现,为了让灶王神在天宫多说自己家的好话,通常主人家都会买些糖果或者做点儿年糕等,在“临行”前用糖或年糕抹抹他们的嘴巴,也是希望他们到了天宫“嘴甜一些”,多说自己家的好话。

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日”的晚上祭祀灶王爷的情景,爸爸会用高粱杆做一只“天马”,妈妈会供奉上糖果和其它一些食品,然后点上香祷告,接着用糖或者年糕抹一抹灶王神的嘴巴,再将墙上灶王神的神像“请”下来放到“天马”上面,用火点着,就代表他们上天界去了,到了大年三十(有的地方为大年初一、初三或初四)的晚上,一家人又要守在一起迎接灶王神的到来,这时候也要共上果品点上香,将新的灶王神的神像“请”上墙去(贴到墙上),就算灶王神又回到了家里,这时候要祈祷它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健康。

此正所谓“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了,传说都有很浓重的神话色彩,无论是驱赶年兽还是迎接灶神?体现了古时候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和为之所做的努力,如今人们虽然已经不那么迷信,但仍然保留了这些传统风俗,所以大年三十守岁,熬年的习俗就传了下来,不过如今的人们一般都是除夕晚上家人团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有的则是亲朋在一起唱歌游玩等,除夕夜是最能体现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的心里多少都会有一些不舍和期待,对孩子来说有成长的喜悦,对大人来说则有年华逝去的感慨,总之相比于平时,人们也都希望过年的时候过得更有意义一些。


文章TAG:三十围炉是怎么过的  围炉  大年三十  守夜  三十  三十围炉是怎么过的  大年三十你们都是怎么守夜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