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这天,是广西传统习俗的“鬼节”。阴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三个“鬼节”之一,祭祖农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扫除,注意言行礼节,备好供品,一是表达对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现子孙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开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点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全家停止一切农事,置办丰盛的祭品,举行祭拜仪式、聚餐等。

1、七月十四中元节,你们那是怎么过的,有何习俗?

七月十四中元节,你们那是怎么过的,有何习俗

七月十五中元节,提前做七月十四,这节俗你叫“鬼节”也称“盂兰盆节。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五,中元节七月十五做七月十四,据传这与宋末时元兵南侵有关,为逃避元兵,大家就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心有灵犀,提前一天祭祖,拜神鬼,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七月十五做七月十四,成了俗习。在古代,上大下三元节是要祭祖的,我地就有这习俗,

打醮,放河灯,祭鬼神,这又与佛教传入有关。佛教宣场轮回学说,捏造了一个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孝母,但母刻毒,死后被罚入地狱受苦,目莲见母亲与饿鬼争食,他就用钵盛饭送给母亲吃,谁知饭没入口,即变为火炭,目莲奇怪便向佛诉说,佛说,你母罪重,赖你一人之力,无法解脱,须众僧法力才行,到了七月十五这天,佛便对众弟子说:谁要要替已死或在世的父母解除厄难,可用盆盛百味五果供方大德佛,用钵盛水饭泼给众饿鬼。

这就是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俗称“鬼节”的由来,盂兰盆是天竺说,意为“解民于倒悬”之意。古人迷信,认为人死后会变神或鬼,所以要祭神鬼,习俗上,上中下三元节就要祭拜神鬼,尤其中元节最隆重最盛行,中元已入秋季,秋吃鸭肉对滋阴健脾开胃很有好处,所以做七月十四,我地多有宰鸭吃之的习惯,饮菊茶,尝秋鲜吃莲藕等。

2、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广西人的节日,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2、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广西人的节日,热闹程度仅次于春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我国道教在汉朝时就崇奉的神仙为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的出生日为农历一月十五日,称为上元节,天官专负责发放福气给人间;地官的出生日为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地官专负责把人间已逝世了的祖先犯的罪解除去。水官的出生日为农历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水官专责解除人间被水淹死的灾难,现再说农历七月十四,在宋朝未期,蒙古入侵中原,蒙古打入中原的时间临近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民众为了逃难,就把庆祝中元节(七月十五)提前一天过,即为了逃避蒙古的追赶,改为农历七月十四日来庆贺中元节。

为什么广西又特别热闹呢?原因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中原汉族迁移到广西,其中最早是秦始皇在2000年前就征服了广东、广西,并迁来大量汉族人,并从唐朝一直到清朝所有犯罪的人,大都流放到广西。特别是宋朝被蒙古入侵且灭亡时期,就更多迁移来广西了,至今广西各汉族聚居点都有各自的祠堂和族谱,都记载怎样从中原迁移过来,因此特别怀念祖先,因而也把祖先过的中元节继承过来。

这个节日就是人鬼同庆,阳间的人类,阴间的祖先都出来庆贺,故特别热闹,他有别于其它节日,绝大部分节日是人间的庆贺,只有清明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是为阴间祖先祭拜,纪念祖先而过的节日,另外,农历七月十四左右期间,在古代八卦中属最阴的卦,期间属于处署节令,风少,天气闷热,人易得病,禽畜如中午时分,遇到一面太阳照射,一面下小阵雨,此时一群家禽中必有几只死亡,甚至人与牛羊马都偶有中暑死亡,此期间小孩也有个别游泳被淹死,鸡鸭生蛋少多了,野外钓鱼也很少上钩了,因此民间特别敬畏这些神鬼,故大吃特吃并吃时一定先邀这些神鬼先吃,摆上肉、各式菜,上香,敬酒、敬茶三次,并全家祭拜,并呼叫各祖先来吃,然后把酒茶倒到地上,并烧纸钱丶纸衣服等,然后再搬到室外再同样祭拜一次,此次是担心幼小就逝世的鬼或犯罪的且已死去的祖先或别人家的孤魂野鬼入不了大厅,被门神挡住了,他们心中有愧,也不敢入屋,故必须在户外再大请各路神鬼大吃,最后点燃爆竹,叫他们回阴间,不再干扰人间,你看我们多有礼义,对祖先多敬仰。


文章TAG:阴历七月十四怎么来的  阴历  节日  七月  十四  阴历七月十四怎么来的  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