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是由隶书简化演变而来,初期的楷书有浓重隶书意味,结体略宽,横画长竖画短。“草书我字是如何演化而来,大家如何理解这个字,章草又是从隶书演化而来,所以“我”字直接演化于章草的结构,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书法发展的历史,我们首先看篆书系统是怎么写的。

1、请问“辰”字的演变发展如何而来?

请问“辰”字的演变发展如何而来

(甲骨文之辰,小篆之辰)甲骨文中,已有“辰”字,如“一期.佚604、佚383”及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等共十余片甲骨上均见。徐中舒先生的解读很可供参考,他认为,商代,以蛤蚌一类的壳为镰,即所谓“蚌镰”——商代遗址中有出土。制作方法,是于蚌壳背部穿二孔,以绳索缚于姆指,即可掐断禾穗,甲骨文“辰”字,正象缚蚌镰于指之形——上部,“厂”象蚌镰,本应为圆弧形,因以刀笔契刻,故为方折角;下部,象以绳缚于手指之形。

蚌镰取自蛤蚌一类,后来遂由“辰”字新造“蜃”字,以称蛤蚌一类,又,古籍中“大辰星”,即天蝎座a星,与前后相邻二星所连成弧线,与农具之“辰”形状相像,故古人以“辰”命名之。许慎《说文》曰:“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民农时也,物皆生”。他是在“大辰星”及其运行的角度来解释“辰”的,“辰”的本义是“蚌镰”。

在甲骨卜辞中,其另外重要含义之一,是“地支”之一,此外,“辰”也有了“震”的转义。另,“辰”还是方国名,(甲骨文之蓐字)甲骨文里,由“辰”新造了“蓐”字,不过,是上“艹”下“辰”,不是掐禾穗而是除草的意思。及至周和秦汉,这个字变成了“蓐”,同时,也有了“辱”字,为会意字,本义为“误农时”。这个时候,“辰”则完全是星宿和地支的含义了,

2、简化字「旧」是怎么来的?

2、简化字「旧」是怎么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书法创作比较常见的一个现象:我们知道汉字中异体字:字形不一样,但字音、字义完全一样。异体字中有一部分叫做「异构字」,如:「粮、糧」,有一部分純粹就是因为书法家改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书写习惯而形成的,这部分叫做「异写字」。如「黄」字的几种不同写法:为了符合书法美学原理,或者说为求书法艺术上所谓的「统一变化」,古今的书法家,会对汉字结构、笔画进行改造,或者采用一些古体字,

我想懂书法的人都知道,我就拿田蕴章先生字举例:集:改变笔划形态鹤:改变形态和结构臣:省略笔画袭:省略加改变结构年:采用古体明白以上的道理,我们再来讨论简化字「旧」的来源:我们都知道「旧」的繁体字是「舊」:但是,「舊」从构字部件就能看出来是一个形声字,上形下声:上面的形部是「萑」,从艹从隹,我们都知道「隹」就是「鸟类」的象形字。

下面的声符是「臼」,就是古人舂米用的「臼窝」的象形字,但这里是用来表声,所以,从构字意图我们大致可以猜出来,「舊」这个字的本义是表示一种「鸟」,其实这个字就是表示猫头鹰。「舊」的古文字:甲、金、篆但是,要注意这个字经了讹变,严格来说「舊」字上面并不是「艹」字头,上面「艹」字头其实是「猫头鹰头上的耸立羽毛」的象形笔画,

如下图的比较:《说文》对两字的解释非常清楚,有些字打不出来,我只有用截图:这个字简直造字惟妙惟肖,抓住了典型态,后来加声符「臼」表示读音:因为陈旧的意思非常抽象,没办法以象形造字,只有假借一个同音字「舊」来表示。所以,「舊」是一个假借字,「舊、旧」上古音同为群纽,韵部之幽旁转,至少在甲骨文就借用「舊」表示「陈旧」之义,如:表示陈年好酒:《合集》32536:「叀舊豊用。

」「豊」就是酒另一种古称,好,知道了这个以后,再来结合上文说的书法异体字,我们来看历代书家对「舊」的改造,除了讹变成「艹字头」以外,就是「臼」写成「旧」:还有一些异写字:其实,「臼」的草书也可以写成「旧」,草书楷化的「旧」后来成为「臼」的异体字:漢語大字典(第二版):1590需要注意的是「臼」作为部件,有几个不同的来源,有的是舂米的「臼」,有的则不是。


文章TAG:果字怎么演变而来  果字  简化字  演变  而来  果字怎么演变而来  简化字「旧」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