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的典故,周公吐哺的故事简单的能省略就省略急急急
来源:整理 编辑:运气王 2023-09-18 08:03:14
本文目录一览
1,周公吐哺的故事简单的能省略就省略急急急
周公就是周文王的弟弟。他对上门拜访的人,即使是刚饭刚吃进口里也要吐出来。迎接宾客。这就是周公吐哺。
2,周公吐脯是什么典故
史书记载周公“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说他即使正在吃饭或洗头,听见有政事要处理,也会吐出吃到嘴里的东西,挽起头发接见来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是周文王诚心对待来访的高人,一听到来访的通报,马上把正在咀嚼的饭吐出来,迎接客人.这种态度感动了天下的高人.
3,周公吐脯的周公是谁
周文王 纣王把人家大儿子给剁成肉酱做成肉丸给文王吃了 不吐才怪“周公吐哺”中的周公指的是周公姬旦“周公吐哺” 的典故来源于《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4,周公反哺这个典故是什么意思详细点
周公正在吃饭的时候,有人来投靠他,他把嘴里吃的东西赶紧吐出来,出去迎接,说明他招贤纳士急切的意思。曹操诗云“周公吐脯,天下归心”周公,武王姬发的弟弟.在武王死后本有机会自己南面称王,但他却选择了辅佐年幼的侄子.他勤于政事心系天下,有一次周公正在用膳,突逢几个大臣有要事与他商议,于是他三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处理国事,他的一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对了,他是被封为鲁公
5,周公吐哺的故事
周公吐哺,成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典源《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典源译文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用典示例东汉·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下贱,吐哺握发,惧於失人。”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虽然做不得吐哺握发下名流,也是喒的风云凑。”
6,短歌行中 周公吐哺 用了什么典故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意旨: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意思是: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用的是周公为了接纳人才,洗发过程中三次停住,握着头发接待人才、吃饭过程中三次离席。意旨就是说曹操爱惜人才。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手下大将如云、谋士众多,最终奠定北方一统的局面。【典故出处】《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典故译文】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用典作用】用了周公的典故就是要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意旨: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意思是: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文章TAG:
周公吐哺 典故 周公 故事 周公吐哺的典故
大家都在看
-
十二生肖里哪个最疯狂,十二生肖中哪一个最疯狂
2022-09-23
-
伟人是什么转世,蒋介石是龟精转世
2022-04-26
-
老人出殡为什么放炮,人死了也放炮。这是为什么
2022-09-20
-
老人的牌位放哪里合适,把老人的牌位带回家
2022-08-17
-
属猪的欠多少阴债,属猪的朋友们
2022-09-27
-
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 放鞭炮,为什么过年放鞭炮
2022-08-02
-
给死去的人立碑怎么写,父母给早年去世的儿子立碑
2022-06-14
-
为什么门不可以对门,门对门不好吗
2022-09-12
-
十二生肖哪个容易发怒,十二生肖容易生气吗
2022-09-07
-
亲人去世如何烧纸,你给去世的亲人烧纸吗
2022-08-22
-
一年两个春为什么不好,农谚一年两个春
2022-08-07
-
心机和心计哪个好,心机和心计是一个道理吗
2022-10-14
-
别人说媒怎么委婉拒绝,如何委婉的拒绝别人
2022-07-04
-
牛年龄一般怎么划分,怎么才能分辨牛的年龄
2022-06-15
-
五路财神为什么是六个人,五路财神分别都是谁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