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三国歇后语的张飞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烧火——猛灶张飞讨债——气势汹汹张飞的胡子——满脸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张飞卖秤锤(砣)——人强货硬张飞卖肉——光说不割张飞战关公(关羽)——忘了旧情张飞妈妈姓吴——无事生非(吴氏生飞)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张飞绣花(穿针)——粗中有细张飞拆桥——有勇无谋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粗中有细

三国歇后语的张飞

2,关于张飞的两个歇后语并讲出这两个歇后语的故事简短一些100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三国时期,诸葛亮是张飞的军师,张飞非常不服气:诸葛亮区区一介书生,倒骑到了我的头上?于是他决定和诸葛亮比比力量,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诸葛亮对张飞说:“我的力气实在是太大了!我让让你,你扔鸡毛,我扔石头,怎么样?”张飞高兴了:这下肯定能赢!比赛时,诸葛亮轻轻一扔,张飞乐了,摩拳擦掌地,只见他呼了一口气,使劲一扔,一看,鸡毛还在脚底下。诸葛亮获胜。张飞拆桥——不留后路 曹操军队追击刘备,一日一夜后追到了当阳长阪。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凭借一条河水,破坏了桥梁,瞪着眼睛,拿着长矛,大喊,我是张益德,过来决一死战。敌人没有敢上前决斗的人,保证了刘备的逃脱。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了当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穿针的故事:  张飞要去征战,他的妻子让他穿针引线。在妻子的帮助下,张飞才成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别人一种道理等,都不能直接告诉他(她)。  张飞的妻子没有把穿针的方法直接地告诉张飞,而是用一些军事用语提示张飞怎么穿针,这样既能让张飞学会穿针,又能让张飞学会打仗要粗中有细。祝你好运!

关于张飞的两个歇后语并讲出这两个歇后语的故事简短一些100

3,有关张飞的歇后语有哪些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卖铁锤------人硬货了当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人有股细劲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人有股细劲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hh
1.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2.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 5.张飞的妈妈——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6.张飞吃称陀——铁了心了 7.张飞绣花——不对劲 8.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 9.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10.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1.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2.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13.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14.张飞遇李逵——黑对黑 15.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16.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17.张飞耍扛子 ——轻而易举 18.张飞上阵—— 横冲直撞 19.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0.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2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2.张飞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3.张飞剔牙--炮换鸟枪 24.张飞接吻--有两把刷子 25.张飞靠墙喝稀饭----卑鄙下流 26.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27.张飞卖针——一刀切 28.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9.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30.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31.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有关张飞的歇后语有哪些

4,关于张飞的歇后语

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1.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2.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 5.张飞的妈妈——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6.张飞吃称陀——铁了心了 7.张飞绣花——不对劲 8.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 9.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10.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1.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2.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13.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14.张飞遇李逵——黑对黑 15.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16.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17.张飞耍扛子 ——轻而易举 18.张飞上阵—— 横冲直撞 19.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0.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2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2.张飞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3.张飞剔牙--炮换鸟枪 24.张飞接吻--有两把刷子 25.张飞靠墙喝稀饭----卑鄙下流 26.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27.张飞卖针——一刀切 28.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9.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30.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31.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粗犷不羁却又细腻吧……这个真要好好读《三国》。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是一个勇敢的人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遇李逵——黑对黑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张飞耍扛子——轻而易举张飞上阵——横冲直撞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张飞卖针 ——人强货扎手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5,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是什么

1、从字面上来看,张飞长的是人高马大,而且看起来也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每个人都有另外的一面,从这个字面就可以看去,张飞也会穿针,就可以看出,然来张飞也是个细心之人。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答案一就是: 粗中有细。2、张飞本人是长的五大三粗,而且眼睛也是很大像个铜铃一样,当他拿到针要穿线时,大家想想会是个怎样的情景,这么小的洞,张飞怎么穿得进去呢,于是只有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着针的小孔了。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答案二就是: 大眼瞪小眼
01 张飞穿针歇后语有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张飞生的豹头环眼,眼睛大的像铜铃,针眼却又非常细小。张飞穿针的时候不就是用自己的大眼睛,盯着针上的小眼。这句歇后语比喻粗人细心眼,或者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瞪着。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眼大,《三国演义》描写他是“豹头环眼”,而针眼极小,故为“大眼瞪小眼”。比喻面面相觑、目瞪口呆的样子。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生性粗鲁,乃山野之夫,所以是个粗粗冽冽的人,而穿针是心细的活,所以粗鲁的人做心细的事,故称粗中有细。据说有一天,张飞带着士兵去跟敌人打仗,很快地他们就把敌人消灭了。战胜归来后,张飞发现自己的裤子破了一个洞。于是,他去买了针和线,决定自己用针补裤子。晚上的时候,张飞点起油灯缝补自己的裤子,但针线怎么也穿不过去。他大发雷霆,火冒三丈,说:“可恶,我人将还穿不了不成。”张飞过于生气,一下子就把针折断了,他扔到地上直踩那把针大叫:“看来这份困难的工作要给我最亲爱的老婆来干了。”张飞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历史上关于张飞的记载数不胜数,歇后语就是其中一种语言形式。
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两个都可以。
大眼瞪小眼
大眼瞪小眼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这是很常见的三国歇后语。 张飞用兵才是“粗中有细”!

6,比较全的有关张飞的歇后语

张飞吃豆腐——小菜一叠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张飞遇李逵——黑对黑 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耍扛子 ——轻而易举 张飞上阵—— 横冲直撞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公--忘了旧情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张飞剔牙--炮换鸟枪 张飞接吻--有两把刷子 张飞靠墙喝稀饭----卑鄙下流 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张飞卖针——一刀切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张飞遇李逵——黑对黑 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1.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2.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3.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4.张飞卖针——人强货扎手 5.张飞的妈妈——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6.张飞吃称陀——铁了心了 7.张飞绣花——不对劲 8.张飞吃豆腐——小菜一碟 9.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10.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1.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2.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13.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14.张飞遇李逵——黑对黑 15.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16.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17.张飞耍扛子 ——轻而易举 18.张飞上阵—— 横冲直撞 19.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20.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 2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2.张飞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3.张飞剔牙--炮换鸟枪 24.张飞接吻--有两把刷子 25.张飞靠墙喝稀饭----卑鄙下流 26.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27.张飞卖针——一刀切 28.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9.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30.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31.张飞绣花 ——粗中有细

7,张飞使计谋草船借箭林冲上梁山的歇后语是什么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周瑜打黄盖一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夏侯敦看春秋--- 一目了然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赵子龙战长板--浑身是胆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单刀赴宴--有胆有魄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看三国流泪——替古人担忧
粗中有细刘备一见马超,就很看重它,让他做了平西将军,封他为都亭侯。马超见刘备对他待遇优厚,常常一口一个“玄德”。关羽对辞很生气,几次请求杀掉马超,刘备却不允许。张飞献计曰:“像这样的话,应该做出个样子,让他明白应如何去遵守礼仪。”第二天流被召集不将开会,关羽、张飞都持刀直立两旁。马超进来,朝座席上一看,不见关羽、张飞入座,却见二人智利在刘备身旁侍候,大吃一惊。从此后对刘备表现的恭恭敬敬。  诸葛亮派张飞取西川,在巴郡遭到了智勇双全的蜀中名将严颜的顽强抵抗。严颜利用巴郡易守难攻的特点,坚守不出,气得张飞暴跳如雷,怒骂不止。后来,张飞设计假装抄小路偷越巴郡,引严颜夜袭张飞后军粮草,被张飞活捉回营。严颜坚贞不屈,张飞十分佩服,放了严颜。严颜感张飞恩德,劝降了45个关口,使张飞胜利到达雒城,为征服西川夺得了头功。  张飞在长坂坡,面队洪水般冲杀而至的曹操数十万大军,曾命令手下的骑兵,拖着树枝往来驰骋,冲起了漫天尘土,令曹操真的以为有一支兵马埋伏在这里,因此而不敢贸然进攻,使得刘备得以苟延残喘。这可以说是张飞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地方。  可是张飞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是当他奉军师诸葛亮之命,从荆州赴西川支援刘备的路上。当时,巴郡太守严颜闻听张飞带兵将到,便要迎敌。他手下人劝他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激怒张飞,让张飞军中生变,可乘机擒获张飞。可是结果呢,不但不是严颜擒获了张飞,反而是张飞擒获了严颜。  开始的时候,张飞屡攻巴郡不下,确实暴怒。后来,他明白硬攻是难以奏效的,便让军士叫骂,想骂严颜出来交战,可是严颜却不肯上当。张飞又令军士上山打柴,顺便寻找路径。严颜感到奇怪,便让自己的军士扮作张飞军士的模样,也上山打柴,并乘机混入张飞营中,打探消息。张飞故意放出,说要在三更从小路上去。严颜听得士兵回报,三更便率军出城,要夺张飞粮草。可是张飞早已经算好了严颜的图谋,冷不防杀了出来,严颜措手不及,被张飞擒获。  可是在这次战役中,张飞的智慧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张飞的目的就是要诱严颜出城。因此,他故意让士兵上山打柴,故意让严颜的士兵混入营中来,所以故意地提供给他们假的情报。  张飞是个粗人,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实。严颜打探得张飞所谓的“军情”,那里会想得到张飞这个粗人会使诈呢?便信以为真了。严颜做出了出城偷袭的决定。这正中张飞的下怀。  当严颜看到了有个大汉挺着丈八蛇矛起马当先从小路过去时,何曾想到那个会是假张飞呢,于是更加坚定了按原计划袭击张飞后面的粮草想法,却不曾想到真正的张飞早以在那里等待他多时了,于是被擒。  张飞很了解这次战斗的要点,有着非常明确地目的:“严颜赖以抵御自己的,是城池,只要严颜出得城来,便失去了城池的依靠,失去了赖以抵抗自己的依托,便不在是自己的对手了。”张飞知其理,由其法,千方百计地要诱严颜出来迎战,并且张飞虚虚实实的谋略交错变换,使得严颜无法辩驳真伪,最终被擒。  还有一句俗话:就是人伴贤良品自高,张飞在擒获严颜之后,亲解其缚,替他披上衣服,扶他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真是难能可贵呀。这一套可能就是从他大哥刘备身上学来的吧?!以张飞这种粗人的性格都可以有如此做法,严颜如何不服气,便直接投降了张飞。张飞不但对严颜仁义,而且还很会知道收拢人心:下令休杀百姓,出榜安民。这种仁义的做法也使张飞收益多多:严颜不但自己投降,还将自己管辖的人马,都唤出来投降,即使遇到有迟疑的,也都被严颜说服出降了。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而且到了最后,不仅比诸葛亮和赵云先到,而且在刘备的危急时,还救了驾。功劳着实不小。  还有就是张飞与张郃作战时,更是连出绝妙好计。张郃守着险隘不出战,张飞每日饮酒醉酒,坐在山前辱骂。诸葛亮在成都听闻张飞行状,命人在送三车好酒给张飞。张飞布置了魏延等奇兵,便让其他士兵大饮特饮,甚至为了激怒和引诱对手,令二小卒在前面以相扑为戏。果然,张郃被激怒了,下山劫张飞营寨,张郃扑向张飞的营寨,一枪向张飞刺去,那里想得到刺中的反而是穿着张飞衣服的草人。而与此同时,张飞率伏兵齐出,张郃大败,退守瓦口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场战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张飞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有目的就不会蛮干,有目的就会有的放矢,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谋略哦。  再说张张郃守瓦口关,张飞见山上有百姓走动,便对魏延说:“夺瓦口关,只在这几个百姓身上。”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飞是非常细心的,这也是张飞粗中有细的又一个更好的证明:当地的百姓一定对这一带的地理非常的了解,一定会有隐蔽的捷径。于是张飞吩咐士兵将百姓带来,并且叮嘱他们不要惊吓百姓。张飞亲自接待,问长问短,终于从百姓的口中得出了一条通往瓦口关背后的小路。于是,魏延从正面进攻瓦口关,张飞从小路抄到瓦口山的背后,两面夹击,夺了瓦口关。  在这里,我们通过张飞和张郃的战斗,又可以看出张飞的智谋又进了一步,掌握了“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制胜”的战法。屡屡出奇兵制胜。帅才哦。  说张飞是个粗人吧,这是天下皆知的事实!可要是说他真是个粗人吧,他在战争中还能屡屡给你出点彩。可惜了,喜欢喝酒,喝醉了又喜欢殴打军士,无法开创更大的局面。而且长的还粗鲁........

文章TAG:张飞写的歇后语是什么张飞  写的  歇后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