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新唐书·李泌传》记载:这一天“里闾酿宜春酒,以祭 勾芒神 ,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版本四),到了明清两朝变成了这个样子:明 朝人刘侗 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餘饼,薰牀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清 朝人富察敦崇 在《燕京岁时记·龙抬头》是这样记载的:“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
今人呼为龙抬头。”《陕北民歌选·揽工调》这样唱到:“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前晌把地耕呀,后晌把粪送,到夜晚还要切草喂牲灵。”总之一句话,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与农事有关,春暖花开之时,蛰伏在地下的各种虫蛇也会慢慢醒过来,所以有“惊蛰”一说。歇了了一个冬天的农夫又要忙着春播春耕春种了。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其实就是指的冬眠的动物醒了,人们也应该醒醒了,吃点好的,准备下地干活去了。
为什么农历二月初二叫龙抬头?你们那边有什么禁忌和习俗呢?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叫龙头节,又称龙抬头或春龙节,还有的叫春耕节,农事节。二月二为啥叫龙抬头呢?民间传说,这一天是掌管行云降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从这一天开始,气温上升,雨水逐渐多了起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暖花开。这时也正值“惊蛰″季节,百虫惊醒,蠢蠢欲动。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正便于春耕大生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一天有什么禁忌呢?一,这一天,已婚女子不能在娘家过,初一下午就要离开娘家门。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能坏了规矩。二,这一天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不能动用剪刀,以防误伤龙眼。三,不能空锅。无论何时都有饭吃,无后顾之忧。这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图个吉祥。
当然还有其它禁忌,不再赘述。这一天,我们家乡有如下的习俗。一,由于正月不兴剔头的,大人小孩头发都长长了(传说正月剔头死舅舅),多想在这一天理发。理发店的生意可红火了,屋里塞满了人。传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带来一年好运,鸿运当头。二,多数人家炒豆子,炸爆米花等。传说炒豆子,炸花子的响声能早早唤醒龙王,及时降雨。
农村俗语“农历五月不剃头”,这真的可信吗?其中有什么道理?
农历五月不剃头,在农村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正五九剃头要死舅”。另一种说话是针对小孩子:五月份是五毒月,阴盛阳衰,邪魔妖气容易缠身,头发旺盛火气旺,不剃头方能避邪气。当然这些都是迷信,不足为信。最附合常理的一种说法是:小孩五月不剃头是因为五月天气炎热,蚊虫猖獗,细菌盛行的季节,剃头后,头皮搽伤后容易受蚊虫叮咬,细菌感染而讹传!其实过去传下来的很多古语并没有多少科学道理,很多地方风俗谚语,在如今看来相当荒缪,现在网络发达,有不懂的拿到平台上相互讨论,共同进步,不失为一种正能量的体现!。
文章TAG:初二 农历 讲究 2017农历5月初二忌什么 都有些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