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命为先天,运为后天;命为根,运为苗。先天不足,后天难补,大运只是帮扶,运好首先要命好。命格高,命好根壮的情况下,再去看大运的好坏吉凶,看苗生长遇到的后天气候的变化才更有意义。命是小草,再好的大运也成为不了参天大树;命是金镶玉,纵使玉碎也变不成石头。命书云“枯槁之木,纵逢春地不荣;茂盛之标,虽凌霜而不败”,说的就是命的重要性。

命书《子平粹言》里也曾指出:“格局有高低,地位有上下,微小之功名富贵,在上等格局命之人,不必于顺运中亦能得之;而在下等格局命之人,却视为平生莫大之幸运。”那些命好富贵大福气多的人,行三四分恶运都不觉凶,行七八分恶运,方有重灾。命不好福气薄的人,行三四分恶运为甚凶,若四五分恶运则命绝,福报大小不同之故也。

当然无论命之好坏,大运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人的寿命毕竟有限,再加上当今时代受退休年龄的限制,大多数人职场仕途到六十岁也就结束了,提前算命预测都是具有很强人生指导意义的。命格高命好行大好运的人,高处不胜寒,看今后大运是否是甚恶之运,有无大灾,未雨绸缪,趋吉避凶;命格高命好行恶运背运的人,看后面人生何时时来运转;命格低,命不好,艰难前行的人,至少今后走好运的时候,也能如小草遇春风,亦可温饱不愁,片时得志。

欢迎评论、点赞!更多精彩国学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股与道十三篇”。

2. 怎么测自己的命运预测

有人认为人是有命运的,人的命运是注定了的,这注定了的命运是可以预测的,只是人能力有限测不准他人的命运。

人的每一言行都有其必然性,人周遭的环境太复杂,它不象天气好预测。

3. 预测命运大全

并不是说有某星就一定适合做什么,学什么东西是人都能学。但易学这家子,是对整个世界的重新认识和感悟,要有所建树,一要讲缘分,二讲师承,三讲悟性。缺任何一样都很难触摸到核心,除非天生就是个通灵人。所以现在数以百万的易学大师,大部分所谓的大师,都是半桶水的。

4. 测未来命运和财运婚姻事业

意思是能带来财运的人。比如:财运官,快快来,我们大家等钱财,黑金山,黑银山,摇钱树,摇一摇,摇下满地金财宝;招财猫,喵一喵,生活富裕更美好;聚宝盆,抱一抱,百元大钞可劲冒;扑福猪,哼一哼,事业发达天天笑,正月初五财神日到,祝你快乐开心,财源广进!

5. 测自己未来的运势

命运表示事情的运行规律,它指生死、贫富等一切遭遇,无法改变的过去和无法预知的未来,偶尔应验也纯属巧合。

1、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命运是人与人的运动轨迹的总论,这是共性的概括。

命运又解为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规则。 例:生与死、贫与富和一切既定的遭遇,人生中的一切。命运--人间的法则。人之间--人与人之间。 命运的本质--人间无数巧合与巧合的结合。命运字面上意义是指生命的经历。命指生命,运即经验历程。1.它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宿命论)。2.比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它指生命的经历,命指生命,运即经验历程过去,现在,未来。命运不可以改写也可以改写,人不可窥探预知命运,命运是时刻变化的,命运存在于任何的角落,只是无法接触。命运像一条不断延伸的线,起点是注定要走的一条线,这条线连接着无数条分支线,当你以某种态度选择了其中一条线时,这段命运是注定的,当你再次面对好几条线时,命运随之改变,这即是所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缘由。

命运在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称谓,而对命运的启示基督教叫做神谕。不过,民间有人认为命运可用天象、占卜等方式来预测命运,其实命运是不可预知且时刻存在变化,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努力上进,正确判断人生的选择才可把握命运,假使真有上天,其也只是自然(道)的实体代表,依自然(道)根据不同人的人生予以不同的考验,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命运真是注定的,宇宙也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故其只可用于趋利避凶。

命运是古人对生命的认知。古人认为"天"能致命于人,即为"受命于天",因此,所谓命运就是天命。相传在中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领袖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自洛水,背负"洛书"。

伏羲得到后,就根据"河图"、"洛书"上有阴阳点而画八卦。朱熹《系辞》上就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天地自然之《易》"。《山海经》中写道:"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芷》,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早在殷周时期,天命一说就已经刻在先民的心中。被后世尊奉的儒家祖师爷的孔子,就是一位信命的老夫子。孔子早年周游列国,到处推行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仁政事业,结果却是风尘仆仆,穷困不通,碰了一鼻子灰以后,才领会到命运之神是这样无情地捉弄人;于是,年过半百以后才发生了"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此外,他和他的弟子还大肆宣扬"死生有命,福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

折叠编辑本段命运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哲学中"命运"说早在殷周时期已流行。从古器物发掘中所见到的甲骨卜辞,彝器铭文,"受命于天"刻辞的不只一次出现,说明早在殷周时期,天命观就已经在人们的头脑里扎根了。

这用《易经》的话来说,叫做"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一。对于这里的命,后人注释道:"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

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人们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死生寿夭、穷通得失,乃至科场中举、货殖营利,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一种力量,即命运是也。

命运的观点,在古代源远流长。由夏经商历周,至春秋时,孔子弟子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可见孔门弟子是信奉命运的。孔子进一步指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宋国的桓魑有一次想谋害他,孔子声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同上)!

总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于天的命运有关,绝非尘世碌碌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故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

儒家祖师爷孔子是位极度信命的老夫子。按理说,孔子是个知识渊博的大儒,对于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怎么就会信起命来呢?原来,他早年风尘仆仆,奔走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很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到了后来,当他碰了一鼻子灰以后,才深深地省悟到,命运之神竟是如此这般的厉害,然而这时他已是个五十左右的人了。"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他从不知命到知命这一思想转化过程的最好说明。与此同时,他不仅"知命",他和他弟子还不遗余力大肆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属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的思想。这里他的说教是,一个人的生死贫富,都是命里早就注定了的,作为一个君子来说,非得知命不可,否则就够不上做"君子修的资格。正因为君子是"知命"的,所以他能安分守己,服从老天爷的安排,但是小人却不这样,他们不肯听从天命,往往冒险强求,希望有幸,意得个好结果。

当然,看问题也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孔子袋语》记录孔子的话说:"古圣人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我孔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这里,他认为贤和不肖是根据才华来划分的,干和不干是人们自己可以把握的,至于机遇好和不好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