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间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具体的解释一下二月二说的是日子、是时间,就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二月二要“龙抬头”,做3事,吃1样一、剃龙头在农村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因此人们都忌讳在正月理发,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农历二月初理发。
1、为什么农历二月初二叫龙抬头?你们那边有什么禁忌和习俗呢?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叫龙头节,又称龙抬头或春龙节,还有的叫春耕节,农事节,二月二为啥叫龙抬头呢?民间传说,这一天是掌管行云降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从这一天开始,气温上升,雨水逐渐多了起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暖花开。这时也正值“惊蛰″季节,百虫惊醒,蠢蠢欲动,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正便于春耕大生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一天有什么禁忌呢?一,这一天,已婚女子不能在娘家过,初一下午就要离开娘家门。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能坏了规矩,二,这一天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不能动用剪刀,以防误伤龙眼。三,不能空锅,无论何时都有饭吃,无后顾之忧。这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图个吉祥,
当然还有其它禁忌,不再赘述。这一天,我们家乡有如下的习俗,一,由于正月不兴剔头的,大人小孩头发都长长了(传说正月剔头死舅舅),多想在这一天理发。理发店的生意可红火了,屋里塞满了人,传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带来一年好运,鸿运当头。二,多数人家炒豆子,炸爆米花等,传说炒豆子,炸花子的响声能早早唤醒龙王,及时降雨。
2、农村的二月初二龙抬头,在这一天里都有什么风俗与禁忌呢?
所谓“龙抬头”的来历有若干个版本,下面闲看秋风为您一一道来:版本一),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的古人以二十八星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季节,每到二月春分、惊蛰前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所以古人“龙抬头”;版本二),二月二,在南方广大地区,春回大地,日平均温度上升,这一天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了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版本三),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德宗贞元五年,皇帝下诏废除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
这一天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新唐书·李泌传》记载:这一天“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版本四),到了明清两朝变成了这个样子:明朝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餘饼,薰牀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清朝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龙抬头》是这样记载的:“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
今人呼为龙抬头。”《陕北民歌选·揽工调》这样唱到:“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前晌把地耕呀,后晌把粪送,到夜晚还要切草喂牲灵,”总之一句话,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与农事有关,春暖花开之时,蛰伏在地下的各种虫蛇也会慢慢醒过来,所以有“惊蛰”一说。歇了了一个冬天的农夫又要忙着春播春耕春种了,所谓“二月二,龙抬头”,其实就是指的冬眠的动物醒了,人们也应该醒醒了,吃点好的,准备下地干活去了。
3、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有什么禁忌?为什么忌动针线?
龙是生活在大海中的神祇,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人们把它视为“祥瑞”,农历二月初二相传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俗称“龙抬头”,人们会在这天敬龙庆贺,以祈求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古人崇拜星宿,人们把黄道(太阳运行线路)附近的星象划分为28组,俗称“二十八星宿”,
而“二十八星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一组包含7个星宿。东方苍龙组所包含的7个星宿分别为“角、亢、氐、房、心、尾、箕”,这7个星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每年的仲春(农历二月)之初,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崭露头角,整个苍龙的龙角露出地平线(苍龙的整个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文章TAG:初二 农历 二月 叫龙 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有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