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宋朝之后,三月三情人节风俗逐渐衰退。“上巳节”是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为什么说它又是“情人节”呢,”诗中的年年柳色,就是指农历三月三的情人节,农历三月三的传说可多了,我试列举之,“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传这天是黄帝的诞辰日,是纪念黄帝的日子。
1、明天就是“三月三”了,三月三有什么讲究吗?
农历三月三的传说可多了,我试列举之:1,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的日子,许多杂文小说中,对把王母娘娘说成之福寿之神。2,农历三月初三,是道教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真武大帝的寿诞),各道教圣地都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法会,3,农历三月初三,从汉代起定为上巳节,举行水边宴客,踏青游览等活动。4,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壮族一年当中最隆重的民歌集会日,这一天有美食、美歌、抛绣球、碰彩蛋5,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祖功德,象征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2、古代的情人节是几月几日?
如今西方人的节日在中国很流行,提到情人节,大部分人都比较认同西方情人节2月14日。实际上,我们中国在古代也有类似的情人节,但可不是传说中的“七夕”,它是现代人眼中的古代情人节,不是古代人认可的情人节,那么“七夕”如何蒙混成了中国现代人的情人节,这事儿有必要说一下。关于“七夕”,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晋《西京杂记》,记录的是汉朝的七夕: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汉代的宫女会在宫里举行“穿针引线”的比赛,民间也跟着纷纷效仿。因此原始的“七月初七”和男欢女爱没有一点关系,只是女孩子们比赛女红技术的日子,这种风俗也叫“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的意思。这个习俗和织女还是有关系的,民间传说,织女最初就是织布的,三国时就有女子拜织女星以求自己心灵手巧,
而传说的中织女又和牛郎是一对,于是人们便认为七夕这一天织女和牛郎会在鹊桥相见。但这样的相见仅限于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和现实中大众男女还扯不上关系,七夕历经了很多朝代,历代都会结合实际情况对七夕增加新的内容,但女性乞巧这一内容一直都在,从未明确出“这天是女子和男子约会的日子”。一直趋向于未婚女子互相切磋女红手艺,聚餐玩耍的日子,
所以在古代的七夕,更像是一个“女红节”、“妇女节”。在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观念影响下,大家闺秀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平常百姓家的女子出门也没那么随意,对于未婚女孩子就更是了。现代人眼中的七夕情人节,可以说完全是商业催生出来的产物,不过受益者倒是双赢,商家可以卖特色情人礼,女孩们也可以借此收到心爱的礼物,
那么古人类似的情人节有吗?这个还真有,历来爱情都是一个久经不衰的话题,古代男女也一样。这个节就是元宵节,这个节日在中国的历史上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这样算来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元宵节最初被称为上元节,每到这一天,城里人张灯结彩,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晚上都会出来观灯赏月,大唐晚上有宵禁制度,晚上出来会被抓起来,但是上元节可以除外。
唐朝上元节开禁三天,大家可以出来观灯赏月,到宋代,宵禁制取消了,当然女孩子们也没有天天晚上跑来玩,还是到了上元节,姑娘们都喜欢出来走动了,小伙子们也不示弱。年轻人在街上相见,一见钟情也是有的,小伙子们平时听得哪家姑娘好看,也会在这一天晚上特意瞧上几眼,宋代诗人辛弃疾有诗就是描述上元节这种情况的,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中国真正的情人节是哪天?
据有关资料,中国情人节有三个,它们是“元宵节”、“上巳节”和“七夕节”,“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农历元月,“宵”为夜,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的月圆之夜,这也是“元宵节”名字的由来,“元宵节”是以热烈喜庆的赏花灯为习俗,那么,为什么说它又是“情人节”呢?“元宵节”与爱情有着很多美好的元素。
文章TAG:三月 情人节 农历 明天 农历三月三为什么是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