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地方方言,一般指的是汉语方言,《中国语言地图集》关于方言的分法,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官方学术分法,平话是西南地区汉语方言的一种,属汉语何种方言尚无定论,有的学者或方言书刊把平话归入粤语,有的则认为平话是独立方言。
1、中国一共有多少种地方方言?有多少种方言是外地人很难听懂的?
中国幅员太大,不同区域讲不同的方言,也算合理。地方方言,一般指的是汉语方言,《中国语言地图集》关于方言的分法,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官方学术分法:汉语分成十大方言,除了官话区全国人民都大致听得懂外,其他九种方言之间在没有普通话作为桥梁时是无法互相沟通的,这九种分别为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和客家话,九种方言使用人口共占汉族人口约32.3%,其中最多的是吴语7.1%,其次为闽语5.6%,晋语4.7%,粤语4.1%,客家话3.4%,赣语3.2%,湘语3.2%。
官话人口最多,占汉族人口的67.7%,也可以细分成八个分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同样的,以人口占比论,西南官话最多20.5%,其次为中原官话17.3%,冀鲁官话8.6%,东北官话8.4%,江淮官话6.9%,胶辽官话3.0%,在汉语方言的分区上,从清末到现在并非一成不变,我们简单回溯一下中国汉语方言的分类变化,或许也可以知道方言在国人的认知上发生了什么改变。
(一)1900年,章炳麟将汉语方言分成九种,分别为黄河以东以北、陕西、黄河以南及华南、福建、广东、开封以东、江南、徽州、四川等,很粗狂的分法,也是当时缺少田野调查的局限性,(二)1934年,赵元任在《语言区域图》中将中国语系分成七种,分别为华北官话区、华南官话区、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海南方言,这种分法得益于民国时大量闽粤人参政引入的南方方言影响。
(三)1939年,《语言区域图》得到修正,中国语系更名为汉语系,分类同样变更为九种,分别为北方官话、上江官话、下江官话、吴方言、皖方言、闽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这里最大的变化是将海南方言纳入潮汕,华南官话得到拓展,并将徽州话独立设置,(四)1948年,《语言区域图》再次变化,将汉语改为十一种,分别为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南语、闽北语、徽州方言等,这时的语言界有大量研究成果,不过看起来有点矫枉过正了。
(五)1955年,经过对过去方言的研究成果,国内重新将汉语划分为官定的八种,分别为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该版本继承了语言区域图的最新结果,但意识到各官话的一致性,不再将官话细分,同时也去除了人数不多的徽语,将之并入相近的吴语,最后,在经历三十年的重新研究之后,人们发现将福建的方言分成南北是有失真实性的,相反的福建方言的差异事实上是东西方大于南北方,在语法和声调上也发现福建内部方言存在相对紧密的联系,于是在重新分类后,便成了文首提到的十种方言。
2、中国到底有多少种方言?有哪些?
我国地广人多,各地的口音也是不同的,可以说一个地方一个样,这个就是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的方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各有各的特点,自然就有许多的差异。比如暖水瓶,江苏人称为茶瓶,而广东人则称为电瓶,又如洗脸盆,江苏人称为面盆,陜西有些地方则叫作瓷盆子。再如棉被,江苏人称为被头,浙江有的地方则称为布皮,由此可见,方言的使用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异同。
据方言学家的研究,我国汉语区分为八大方言区,分别是:吴语区,又叫江南话,湘语区,又叫湖南话。贛语区,又叫江西话,闽南语区,闽北语区,}都叫福建话。粤语区,又叫广东话,客家话区,即客家话,官话区,又分为北方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等,统称北方话,其中,吴语、湘语、闽语和粤语萌芽于上古时期,即周秦两汉。客家话萌芽于中古时期,即隋唐宋。
文章TAG:方言 一共 中国有多少种地方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