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氏”和“姓”有关联——它是“姓”的分支。“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随母亲的姓,逐渐有了以邑、以官、以祖父的谥号和字为氏的,在古代,姓和氏有关联,但又不一样,所反映的,正是母系社会的特点和史实,“姓”是从母族沿用下来,“氏”是有功勋名望的男子依氏族所在的地名、图腾而获得。

1、中国古代姓和氏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姓和氏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人在母系氏族就有了姓。那时的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随母亲的姓。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母族沿用下来,“氏”是有功勋名望的男子依氏族所在的地名、图腾而获得。国家产生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2、姓和氏指的一样吗?

在古代,姓和氏有关联,但又不一样。关于“姓”,远古时代的“姓”,表示着血缘,更反映着先民经历过一个母系社会的史实。许慎《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因生以为姓,从女生,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老许这里讲了如下几个意思——第一,所有人都是被称为母亲的女人所生,所以,从“女”从“生”为“姓”——此以表示血缘;第二,母亲“感天而生”下来的人,叫“天子”;第三,天子具体姓什么,是以母亲所居之地确定的,

不管怎么说,“姓”这个事,反正都与父亲没什么关系——这恰恰是母系社会的特点。先说“感天而生”,《诗经.商颂》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娀(sōng)女简狄吞鸟蛋而生下了商族的先祖契,王震中先生在《商族起源与先商社会变迁》一书中,专门考察了母系社会与商族起源的联系。《竹书纪年》记载,“黄帝亲母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

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尧典》说,尧是他的母亲庆都“感赤龙而生”,等等。几大著名古姓,如姜、姬、姚、姒、嬴、妫、妘、姞等,皆从“女”,所反映的,正是母系社会的特点和史实。但是君王们,对此一说,肯定十分欢迎,因为印证了“天人合一”,诠释了“天子”权力”的合法性,于是,此一说也就经久不衰。再说“以居地为姓”,

《左传》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古文献记载,神农母居姜水,因以“姜”为姓;黄帝母居姬水,据以“姬”为姓;舜母居姚虚,遂以“姚”为姓;等等,天子的“姓”是这样,天子所赐的“姓”,也是这样。又说“天子赐姓”,古文献还记载,天子的子女,“复析为众姓”——逐渐拆分而已。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拆分”成了十二“宗姓”,

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姓“姒”。夏商周开始,天子赐姓逐渐增多,比如,帝舜还给一个臣下赐姓董,这个人本来是神农和炎帝的“姜”姓后代。姓董以后,就把与姜姓的血缘关系割断了,所以,春秋传讲,赐姓多了,“姓之义乃完”——其作为血缘象征的意义逐渐削弱了。关于“氏”,许慎对“氏”的解释很有意思,他丝毫没有说这个字和“姓”有任何关系,而是解释为巴蜀悬崖峭壁上的大石头落下,砰然传于数百里。

清代段玉裁说,许先生讲的,才是“氏”字的本义,他说,与“姓”连用的“氏”,原来是“是”字,后来人们才把“氏”假借过来——可能是因为“是”用法太多,容易混淆。咱们不去管这件事,只来说“氏”,古代,“氏”和“姓”有关联——它是“姓”的分支。但是,至此还不够,最关键的,“氏”与权位、土地、国号是直接联系的,

如伏羲氏、神农氏、夏后氏、涂山氏等等。《国语.周语下》说,大禹治水和划定九州有功,帝舜就“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谓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这是说,帝舜不但赐大禹姓姒,还封给他一块土地,国名叫夏,大禹受封之后,也封了其他人,所以司马迁说,“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文章TAG:古代  姓和氏的区别哪个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