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她对我说,獾子是很肥胖的,”七斤獾子八斤油,你说胖不胖?我当时很纳闷,七斤獾子八斤油?这账是如何算的!后来才知道是七斤的獾子可以扒出来一斤油,这八乃是扒的谐音。獾子的油,是非常珍贵的药材,用它治疗烧伤烫伤,神效!以前到嵖岈山游玩时,当地人都这样说。至于是不真的如此,我们却没有亲自试验过。以前,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时,去山区乡镇,招待吃野味是很平常的事情,这其中就有獾子。

獾子的肉,做得好就很鲜美,肉质细腻,肥嫩可口;如果不会做,便有一种非常浓烈的腥臊之味,以至于难以入口。有一次下乡,山里的一个朋友将刚夹到的一只獾子连铁笼送给了我,弄回家中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烹饪,只好把它养了下来。它很能吃,食性也杂,花生、玉米、红薯、水果、蔬菜、甚至麸皮、昆虫都吃;然而野性十足,不像鸡狗之类的畜禽,可以养得熟。

各种动物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吗?为什么?

它们当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因为动物的分类和名称都是人类的主观任意指定。我想题主真正想问的或许应该是动物是否具备自我意识这样的问题,而不是猴子知道自己被人类称为猴子,海豚知道自己被人类称为海豚,黄鼠狼知道自己是黄鼠狼或者黄大仙。毕竟,对于同一种动物,人类自己就搞出了不知道多少种不同的名称。图示:我是谁?有些动物可能知道自己是谁,即它们和我们一样拥有自我意识。

在一次参观动物园时,达尔文曾经在一只猩猩面前举起面镜子,并记录了猩猩见到镜子后反应,尤其是它的面部表情。那时候,达尔文正在为自己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收集素材。后来,在1970年,生物学家盖洛普·小戈登,灵机一动,意识到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在面对镜子时的表现,来判断它们是否知道自己是谁,即它们是否能认出镜中的自己。

这就是现在被多数生物学家认可或借鉴的镜子测试法(Mirror test)。图示:你是谁人类大约是在18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幼儿就会无师自通,无需教导,无需背诵记忆,就能意识到镜子中的影像正是自己,这是一种顿悟,无法解释不可传授的一次觉醒和顿悟。而发育心理学家们认为,这是人类自我意识发育的一个关键里程碑:认出镜中的自己。

因此,盖洛普·小戈登综合了发育心理学家的理论和达尔文的观察,提出可以采用镜子测试的方法,来测试自然界中的其它动物,尤其是人类的近亲们,是否也能认出镜中的自己。毕竟,其它动物没有语言,我们难以直接和它们进行交流沟通。图示:野外的黑猩猩很快就能意识到镜子中的黑猩猩正是自己,这个过程有快有慢,但最终几乎所有成年黑猩猩都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

在通常的镜子实验中,科学家会在待测试的动物身上做一些没有味道颜料标记,观察动物是否能通过镜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标记,以及如何对待这些标记。如果动物能在镜子面前意识到这些标记的存在,去有意的观察它或者触摸它,那么它们就很可能正确地意识到了镜子中的影像正是自己。黑猩猩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点都不会让人误会,因为它们会利用镜子剔牙,整理自己的容貌,就和人用镜子的形式几无差别。

但还有一些实验动物的表现,则介于模棱两可的状态,不同的动物学家对实验结果的解读可能完全相反。最后,我必须先声明一下,未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未必就没有自我意识。但通过了这项测试的动物,却很可能具有如人类这样的自我意识。当前,已经通过镜子测试,被认为很可能拥有自我意识的动物主要集中在灵长类动物和鲸豚动物中,以及一种鸟类。

隋太祖杨忠杀死的猛兽“揜于”是什么野兽?是老虎么?

隋太祖扬忠是隋朝开国皇帝扬坚的父亲,他本身未做过皇帝,扬坚称帝后效仿古人追谥父亲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扬忠一生驰骋沙场,因生于乱世,追随过许多诸侯,这里提到的扬忠杀死猛兽‘揜于’记载于《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大统三年,与信俱归阙。太祖召居帐下。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

太祖壮之。这段话记载的是扬忠与西魏丞相宇文泰去打猎,碰到一野兽,用左胳膊挟住了野兽的腰,致使野兽力竭,伸出舌头,然后用右手直接拔断了舌头。现在讨论扬忠杀死的是什么猛兽,好多人认为是老虎等凶猛动物,其实不然,如果是虎等凶猛动物,书中为彰显他的威猛,会直接写虎,不会隐晦。下面我们从两点分析这是个什么动物。

首先,北方少数民族称猛兽为揜于,狐狸狼都属此范围。这是个生僻字‘揜’通‘掩’,意掩着鼻子,杀死一只动物后掩着鼻子是什么动物呢,说明这只动物的气味很大,大家可脑洞想一下。顺便说下杨忠字‘揜于’,这本取义猛兽之义,若杀死的是豺狼虎豹,这些动物是猛禽,此时的书中会直接点名,以佐证扬忠之威猛。其次,《周书》的主编人令狐德棻的祖父令狐整是北周的大将军宇文政的骨干人物,也就是说都是老‘’宇文‘’家的族人,他在编写这部书的时候对扬忠的勇武描写不吝赞扬,但又不说明扬忠到底杀的是只什么猛兽,颇让人玩味。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元江萨  王纳  群落  动物  纳我是什么动物  元江萨王纳群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