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清政府国贫民弱,能把东北主权控制在手里就不错了,根本无法在这里施加影响力,也给了张作霖崛起的机会。随后,日本为了争夺在东北的利益,跟俄国人打了一仗,这就是日俄战争,东北和中国其他的省份不一样,地形易守难攻,只要守住山海关—锦州一线,纵使有雄兵百万,也极难撼动东北分毫。
1、大清朝的龙脉到底在哪里?
不知道为啥邀我回答这个,是不是我的知识面太广了为了对得起粉丝,读者,我也会认真的回答。说起龙脉,我的第一感觉无非是电视电影里的片段,尤其想起了林正英师傅的电影剧情,这个龙脉两个字高深莫测,仿佛距离我好远好远,不是我考虑的事,而且国家领导们考虑的事,我就是养家糊口过日子呗,大概说一说我对于龙脉的理解有两点。
2、东北是大清龙脉所在,为何当年不退守东北,反而被张作霖占领了?
东北是大清龙兴之地,可奇怪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并没有选择退守关外,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块宝地最后被张作霖给占领了。要知道,东三省的地形极为特殊,只要守住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纵使敌人兵强马壮,也很难过得了这道坎,当年清军为了入关,在锦州一线跟袁崇焕、祖大寿打了20余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拿下锦州。
同样的道理,解放战争期间,林彪的部队就是卡在锦州一线,让关内的国军无法北上支援,我军才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所以说,如果当年大清政府退守关外,没准还真的能割据一方,守住这“一亩三分地”呢。那么,清军为何不这么做,导致东北落入张作霖的手里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关外早已是汉人的天下,清朝建国之初,为了保护龙脉,确保大后方的安全,曾经颁布一条“禁关令”。
但是,清军入关之后,大量满人移居关内,人口只出不进,富饶的东三省就成了人烟稀少的地方,然而,随着沙俄不断地蚕食边疆,内地人口也不断暴增,清政府被迫实施“移民实边”的政策,大量汉人为求生存“闯关东”。到了清朝末年,东北地区早已是汉人的天下,满族人倒成了少数民族,第二,清政府无力控制东北。1900年,沙俄出兵控制了东北,随后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又从沙俄手里抢走了控制权,
此时的清政府国贫民弱,能把东北主权控制在手里就不错了,根本无法在这里施加影响力,也给了张作霖崛起的机会。第三,八旗兵没有战斗力,早期的八旗兵战斗力相当强悍,为打下大清江山立了汗马功劳。然而两三百年的养尊处优,八旗兵只会遛鸟斗虫,早就丧失了战斗力,就算清政府退回了东北,他们也守不住。综上所述,此时的东北处在日军的势力范围,已经失去了大后方的战略意义,就算回去也是守不住,
3、东北是大清的龙脉所在,为何会被马贼出身的张作霖占据?
众所周知,东北是清朝的龙脉所在,不仅是大清帝国的发祥之地,也是旗人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清朝为何没有让旗人来守卫?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清政府为何没有退守关外,守住这最后一块土地,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呢?更让人意外的是,东三省居然落到了马贼出身的张作霖手里,很多人不理解,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问题,3点原因告诉你为什么。
东北和中国其他的省份不一样,地形易守难攻,只要守住山海关—锦州一线,纵使有雄兵百万,也极难撼动东北分毫,想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想进军关内,就是在锦州一线被袁崇焕、祖大寿阻击了20余年。最后被逼得没办法,皇太极只好调动全部力量,采用围城打援的方式,打了整整2年才拿下锦州,就算是这样,若当初吴三桂一心死守山海关,清军也不一定能入关。
同样,在辽沈战役期间,林彪的部队就是卡住了锦州一线,让关内的国军无法北调,这才形成了解放军对国军的局部兵力优势,最终赢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说明如果清政府退往东北,就算不能东山再起,起码能守住最后一块立足之地。但清政府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原因不外乎以下3点,第一,关外早已不是当年的关外。
文章TAG:龙脉 清朝 东北 东北龙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