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三玄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老子、庄子、周易。

三玄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2,三玄是哪三部书详细资料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六经之首,三玄之一。它是用八卦重迭而成的六十四卦为结构框架,把中华民族在太古时代摸索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用抽象的符号记录下来,进一步以阴阳变化之道来分析,说明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通过卜卦来启示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规律。

三玄是哪三部书详细资料

3,啥叫六经三玄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藉。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魏晋玄学的根本依据就是三玄,三玄指的是《庄子》、《老子》、《周易》。
周易·六经之首 六经排序通常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春秋 易经、道德经、南华经,古称“三玄”,是我国古代最高哲学经典。易经为群经之首,光耀千古;道德经神随其后,直源易经,“一部老子道德经乃易经之注文”;南华经“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老子之言。”(《史记》)三经一脉相承,浑然一体,是为三玄。希望采纳

啥叫六经三玄

4,被称为我国三玄的书是哪些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三玄:魏晋时期人们对先秦典籍《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的总称。三玄一词始见于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篇》:“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兹风指玄学清谈之风。梁代清谈复盛,《老子》、《庄子》、《周易》之学从而再兴。
被称为我国三玄的书是老子、易经跟庄子三本书,在中国叫做「三玄」。

5,三玄指的是什么

三玄分别是,《周易》《老子》、《庄子》,而《老子》和《庄子》之间,在魏晋时期进入到学者的,这个思想里边的时候,是《老子》在前,《庄子》在后,有一个由老入庄的这样一个过程,老子跟庄子是并列的,但是老子跟庄子也是有区别的,他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简单地说,共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们都是在追求道,在追求自然,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最高所要效法的是自然,这样一种对于道的追求,对于自然的追求,庄子也继承了下来,但是老子的学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而庄子呢他所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境界,庄子他 是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提供了一种治世的方式,而庄子的思想是,为知识分子指出了,一条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庄子他所选择的,这样一种道路,人生的道路,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的道路,那么到了今天,老庄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呢,我自己感觉到它完全没有过时,在我们当今的社会里边,社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老子的思想特,别是庄子的思想,他让我们要顺应自然,让我们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特别是庄子的思想,让我们要进入到一个,逍遥的这样一种境界里边去,那么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日益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对于一个非常功利化的社会来说,庄子的思想我感觉到,今天不会过时,而且以后也永远不过时。
“三玄”是指《 周易》、《老子》、《庄子》《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6,何为三玄

《老子》、《庄子》、《周易》
魏晋时对《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谓三玄。”南朝宋时,“三玄”成为玄学经典。
十四□《心灯录》谈三玄三要 三玄三要,自临济公五代孙汾阳善昭以偈慨之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此偈一出,皆云三玄三要,是建化事,无益于道,绝无再谈此事者。唯康熙时上元湛愚老人《心灯录》(卷四)不服其说,曰:济公说,玄,有三玄,要还他三玄;要,有三要,要还他三要。既有三玄,就要还他九要。……岂可不清楚分明,而竟颟顸抹煞。乃大扯葛藤,用尽胸臆,说出三玄九要,津津乐道,自以为是。然亦不敢自信确定曰:若要我之所解,必与临济公意相合,上下千古,岁月遥远,谁为证据。故今抄录于此,为文字禅,葛藤禅,作一参考耳! 三玄三要,乃临济公心法。能透得无丝毫障碍,才是临济公口吐儿孙。如其不然,则皆颟顸笼统,埋没济公苦心,万不可作涂毒鼓清凉幢会。若以涂毒鼓清凉幢会,则只用一无理路之句,截断众流,诸妄尽遣,犹如死去,何等清凉。而临济公乃絮絮叨叨说出这些话来,教人理会,何苦如此。临济公得悟黄檗无多子后,只有这无位道人,所历岁月深久,智慧圆满,彻底掀翻,可以为佛祖人天之师,才可以建立宗旨,普度群生。不是别公案语句,一味教人如金刚圈、栗棘蓬,死命去参。要悟本来面目,此乃建化门头,因人而施之事。若不能如此,则不可以为人之师也。惟悟得本性圆满,则建化亦圆满。惟建化圆满,则本性始圆满。如《指月录》中在建化上不圆满者,不可胜数。皆于三玄三要要不能透彻故也。即如汾阳,乃济公五代孙,不能为学者细细分剖玄要,而以偈概之曰: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一句明明该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自从此偈一出,将济公建立玄要苦心,尘封高阁,绝顿无有提起者。皆云此是建化事,无益于道,皆汾阳启之也。汾阳说难分,谁敢再分,汾阳只能得无多子之意,何尝得玄要之意,竟硬将玄要之言忘之矣。所以说出一句明明该万象。此一句即自救不了之人亦知。但玄要之意未梦见在。要知后来济宗儿孙,皆汾阳儿孙,非济公儿孙也。 济公说,玄,有三玄,要还他三玄。要,有三要,要还他三要。既有三玄,就要还他九要。有第一句,就要还他第一句。而第二句、第三句,就要还他第二句、第三句。岂可不清楚分明,而竟颟顸抹煞。又云: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夫曰演唱宗乘,乃是辨别浅深,商量到最上之处,不是别等语句,教你去囫囵蛮参。所以有云:有权有实,有照有用,一一都要还他著落。故云:汝等诸人,怎么生会,若是教人悟我本来,只须一句两句足矣,何须用此许多。盖既已直指出这听法的无位道人,必要他圆满,能作人天佛祖之师,才是这听法的人本分到家时,不可落在自救不了的位分上。再者,济公初悟,说出无多子三字,已经露布,你也佛法无多子,我也佛法无多子,竟成了一个无多子的窠臼。那里知道这听法的人自悟后历历孤明,岁月深久,其中玄要之妙,惟自历而自知之,乃至能为佛祖之师,才是究竟。济公既到此地,如何忍而不以之告人,一者慈心为人详说,二者被后人执定无多子的窠臼,可谓婆心极矣。而后人谓之无益于道,真可哀也。 南院颙问风穴曰:临济有三句,如何是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风穴随声便喝。试问此一喝了得第一句么?又问: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负截流机。风穴答曰:明破即不堪。即明破亦未必不堪,然被临济公已明破久矣,而南院即许之可以支援济宗,此济宗所以堕地也。后风穴垂泪告首山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堕于地矣。此临老发真心语,何不参透三玄三要,振作济宗,为临济公吐气。而甘心自是,为南院颟顸所欺,以致对首山垂涕,其谁之过欤?一坠地于汾阳,再坠地于风穴,真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也! 神鼎 三答,愈不足问。又云直是嫌佛不作,嫌法不说,方可如是。可笑先辈于三玄三要,总是一扫抹煞以掩其陋。那里知道三玄三要乃说法听法的人骨中之髓。若是无益于道,可以不必。则临济公何苦多事实说这些话,令后人疑惑。若是藉此为涂毒鼓声,一死便是,请诸君子死后转来,恐不能不疑也。洪觉范谓张无尽许多说话,更无著落。只要人闻三玄三要,即刻死去,便是壁立万仞。殊不知古来当下大悟者,皆是触目闻声,或为师家点破,或被截断众流,一时偷心全死,而悟本来所以要死。惟三玄三要,乃偷心全死后,历历孤明所验入道之妙。张无尽不知详审,而竟领党范之言,可笑也。问曰:临济公立三玄三要之旨,自示寂后,人都认作截断众流句,如清凉寂灭幢、涂毒鼓等句一例看。今为老人说明,真云开见日,不为众瞒。但古塔主独异众人,采集语句,表彰三玄,有是处否?曰:古塔主采集语句,凑泊三玄,而遗九要,不但见者为之神昏,即古塔主作此时,恐亦神倦。他分出空劫已前之自己是根蒂,今时日用之自己是根叶,其病根就在这里。所以将三玄分别出许多说话,而曰句中玄,体中玄,玄中玄。遂以语句凑泊三玄,闹烘烘的引出若干言句。不知古来可有人在古塔主言内看清了去。问曰:即看得清楚,转目即忘。盖他的意见多,看他的言句,令人心不引帖,且又遗却九要。曰:汝说得极是,彼含糊笼统玄要者不足论,视为截断众流者更不足论。但古塔主虽然乱,还肯用心,虽然能用心,却乱。而今若有一能用心者,就可以与之分别清楚,奈诸方总无一人问及此者。年来闻三峰著三玄三要之书,又觅不可得,真可叹也已。
《老子》、《庄子》、《周易》为"三玄"

文章TAG:三玄是指哪三部经典  三玄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