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蛇在多少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距今大约3.4亿年前后,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离现在大约有1.3亿年。实际上,蛇的出现比这还要早些。据推测,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大概就已经有蛇了。毒蛇的出现要晚得多,它是从无毒蛇进化而成的,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2700万年。如果地球的历史像一部放映2小时的电影,那么,要到末了5分钟,银幕上才出现蛇,最后1分钟才能看到毒蛇。
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离现在大约有1.3亿年。实际上,蛇的出现比这还要早些。据推测,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大概就已经有蛇了。毒蛇的出现要晚得多,它是从无毒蛇进化而成的,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2700年。如果地球的历史像一部放映2小时的电影,那么,要到末了5分钟,银幕上才出现蛇,最后1分钟才能看到毒蛇。

蛇在多少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2,在白垩纪有人吗

是的 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它是在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 约两亿年以前)由两栖类进化而来,延续至今仍是半水生性凶猛的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恐龙的灭绝不管是环境的影响,还是自身的原因,都已是化石;鳄鱼的存在证明了它生命的强有力。
白垩[è]纪(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后纪,始于1.455亿年前,结束于6550万年前,历经7950万年。这时期,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开花植物,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出现了。从以上百度百科的文字可以看出,明显的,那时候人类的祖先都没有出现。。。

在白垩纪有人吗

3,白垩纪是什么时期

白垩(è)纪(Cretaceous Period)缩写记为K,源于德文的白垩纪名(Kreidezeit)的缩写。“白垩纪”一词由法国地质学家达洛瓦(Jean Baptiste Julien d′Omalius d′Halloy)于1822年创用。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 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000万年,是显生宙的较长一个阶段。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距今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 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
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 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白垩纪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7000万年,是显生宙的较长一个阶段。
恐龙时期
侏罗纪

白垩纪是什么时期

4,白垩纪和侏罗纪哪个更早是怎么划分和确定的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 中生代最后的一个纪。距离现在1.35亿年到6500万年,约持续了6000万年。因该地层富含白垩(chalk)而得名。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用手可以搓碎。“白垩纪”一词由法国地质学家达洛瓦(Jean Baptiste Julien d′Omalius d′Halloy)于1822年创用。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代表符号为“K”。白垩纪时南方古大陆继续解体,北方古大陆不断上升,气候变冷,季节性变化明显。本纪初期出现了被子植物,以后逐步发展。菊石和恐龙、翼龙、鱼龙、蛇颈龙等则由繁盛逐步趋于绝灭,哺乳类和鸟类成为新兴的动物类群。侏罗纪侏罗纪(约二亿八百万到一亿四千四百万前)属于中生代中期。超级陆块盘古代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裂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确移向亚洲。这时候全球各地的气候都很温暖,涌入裂缝而生成的海洋产生湿润的风,为内陆的沙漠带来雨量。植物延伸至从前不毛的地方,提供分布广泛且为数众多的恐龙(包括最大型的陆上动物)所需的食物。在他们的上空飞翔最早的小型鸟类;这些鸟类可能是由小型的恐龙演化而来。海洋则是由大型、会游泳的新爬行类和已具[现代]线条的硬骨鱼类所共享 由此看来当然是侏罗纪比白垩纪早了.
三叠纪-白垩纪-侏罗纪
白垩纪早
记得最早的是冰河时期吧``
三叠纪-白垩纪-侏罗纪

5,古老的翼龙的化石在哪里发现的

辽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和周忠和两位研究员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世界上首枚翼龙胚胎化石的情况。这一发现,证明了翼龙与其它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是卵生的。这对于科学家深入了解翼龙这一与恐龙同时绝灭,曾经控制中生代地球天空的空 中霸主的发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光明日报》报道,这次发现的翼龙胚胎化石发现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地区,化石保存在一灰黑色页岩中,距今约1.21亿年。 汪筱林说:“胚胎化石骨架保存非常精美完整,一个几乎完整关联的翼龙胚胎化石骨架全部保存在椭圆型蛋中,蛋的最大长度53毫米,最大宽度41毫米。蛋的边界光滑清晰,蛋内呈褐色,颜色较深,与周围灰黄色的围岩存在明显的区别。” 他说,该翼龙胚胎化石骨架的身体部分背压,而头部腹压。由于后期挤压,部分骨骼略有错动位移。胚胎化石的脊柱大致沿着蛋的长轴方向伸展,头部从一侧向后弯曲,与脊柱组成倒“U”型,这种保存状态可能反映了翼龙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原始状态。脊柱两侧不对称,前肢紧紧折叠在一起。 据了解,这些年来,尽管数以千计的恐龙蛋化石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发现,但是迄今为止,翼龙蛋化石却一直也没有确切的报道,更不用说胚胎化石了。 周忠和说,此次在辽西发现的胚胎化石毫无疑问是属于翼龙的。因为保存的骨架显示具有相当长的第4指和发达的三角脊的肱骨。加长的翼掌骨进一步显示胚胎属于翼手龙类。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也显示了胚胎具有翼龙的特征。 周忠和认为,这次发现的翼龙胚胎骨架化石可能代表了翼龙在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保存有完整的骨架和翼膜,同时具有出生后幼年阶段的许多特征,这些特征预示着这一翼龙胚胎可能即将破壳而出,走进早白垩世的地球,翱翔于蓝天。 相关新闻: 我国科学家日前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证明翼龙与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是卵生的而非胎生的。这一发现对于深入了解中生代空中霸主翼龙的发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是在我国的辽东地区发现的
是在辽东
是在我国的辽东地区发现的。
太下人了
中原吧!现在的陕西

6,最近发现的白垩纪恐龙区活恐龙在地球哪部分

现在很多爬行动物都是恐龙的后代.恐龙完全灭绝了 只有他们的基因存在
我国发现最大规模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 侏罗纪恐龙之巴塔哥尼亚龙 瑞士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被盗 侏罗纪恐龙之五彩冠龙 中德古生物学家10日在此间宣布,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一堵壮观的“恐龙脚印化石墙”呈现在茫茫戈壁上。“化石墙”主要露出部分高约3米,长近百米,上面的恐龙脚印大部分密集排列,朝向四面八方,最大的长达33.6厘米,最小的11.4厘米,每个脚印都是由3个大而向前伸出的脚趾组成,并且都有尖锐爪子的痕迹。 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成员、国际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介绍说,这批足迹来自至少两种类型的兽脚类恐龙,这批恐龙生活在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身长约5至6米,属于群居小型肉食类恐龙。 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者之一、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院恐龙专家维恩斯博士说,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德科学家在2007年9月的一次野外联合科考中偶然发现的。维恩斯说:“我们当时在这附近发现了一个乌龟化石,在整理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身后的岩石上竟有更大的惊喜。这么大规模的恐龙足迹化石,实在太惊人了。” 专家认为,目前已出露的化石数量已相当惊人,是中国已知的侏罗纪时代规模最大、保存状况最佳的恐龙足迹化石。如果继续细致发掘,可能会有更多的恐龙足迹化石出现。 据专家介绍,世界各地侏罗纪中期恐龙骨骼化石发现较少,恐龙足迹化石尤为罕见,此前仅在个别国家和中国四川盆地零散地发现过。 在这一“化石墙”上同时被发现的还有乌龟和类似于河蚌的瓣腮类生物化石。专家由此推断,这一区域在侏罗纪中期水草丰美,河湖相间。从恐龙脚印的方向和排列方式来看,曾有成群的恐龙在此悠闲地生活。 著名古生物学家、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孙革教授说:“新疆是中国恐龙化石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已发现多个时代的恐龙化石,从恐龙骨骼到恐龙蛋都有,但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尚属首次。这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恐龙足迹研究的空白,而且对深入研究距今1.65亿年前中国西北地区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群组成、分类与演化,古地理分布以及相关古环境与古气候等,均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据了解,中德新疆野外科考队,是由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和中德合作新疆地质工作站联合组成的。在3年多的联合科考中,数十名科学家在中国很多省区都发现了大批古生物化石,并取得了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我国发现最大规模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 侏罗纪恐龙之巴塔哥尼亚龙 瑞士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被盗 侏罗纪恐龙之五彩冠龙 中德古生物学家10日在此间宣布,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以东约30公里处,一堵壮观的“恐龙脚印化石墙”呈现在茫茫戈壁上。“化石墙”主要露出部分高约3米,长近百米,上面的恐龙脚印大部分密集排列,朝向四面八方,最大的长达33.6厘米,最小的11.4厘米,每个脚印都是由3个大而向前伸出的脚趾组成,并且都有尖锐爪子的痕迹。 中德古生物与地质联合实验室成员、国际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介绍说,这批足迹来自至少两种类型的兽脚类恐龙,这批恐龙生活在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身长约5至6米,属于群居小型肉食类恐龙。 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者之一、德国图宾根大学地质古生物学院恐龙专家维恩斯博士说,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德科学家在2007年9月的一次野外联合科考中偶然发现的。维恩斯说:“我们当时在这附近发现了一个乌龟化石,在整理的过程中,突然发现身后的岩石上竟有更大的惊喜。这么大规模的恐龙足迹化石,实在太惊人了。” 专家认为,目前已出露的化石数量已相当惊人,是中国已知的侏罗纪时代规模最大、保存状况最佳的恐龙足迹化石。如果继续细致发掘,可能会有更多的恐龙足迹化石出现

文章TAG:发现  白垩纪  多少  多少年  发现白垩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