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打春牛怎么玩

立春时节在迎春仪式上“打春牛”,又称为鞭春。汉族民俗,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长8尺,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人们到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县府,在大堂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解放前后又出现了“打春牛”的耕作戏,一人系犁,一人掌犁,边耕边舞,或游于乡间,或演出于舞台,增添节日气氛,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打春牛怎么玩

2,走起路来哒哒哒帮助农民立功劳是什么动物

【答案】牛【解释】水牛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黄牛多用来耕地或拉车,是重要役畜之一。拓展资料:【古代牛文化】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组成部分。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唐、宋两代最兴盛,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牛
牛??
拉车的那个……
??,马,

走起路来哒哒哒帮助农民立功劳是什么动物

3,在立春那天的习俗

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 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人们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举行迎春仪式。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的《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农业甚发达,因而与劝农有关的这一习俗得以在潮汕地区保留下来。但具体事像已有所改变,不一定要打牛了

在立春那天的习俗

4,闹春牛是哪个少数民族

闹春牛,中国岁时风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在周代立春日天子率群臣东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劝农耕,士民都出城围观。 《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活动最初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是以汉族为主的迎春习俗。唐代以后逐渐向全国各地扩散,而且直接影响并传入到了北方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之中。在立春之日举行闹春牛活动是侗族地区的传统,闹春牛活动既是庆祝头年的丰收,又通过拜节的形式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成为侗家新春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闹春牛在通道侗族自治县村村寨寨都有,只是规模不同,内容一样,形式一样。
downOK老人婆热恋期whyPOS机我婆婆新坡朋友

5,立春 时有什么活动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8]祭祀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至立春时……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11] 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
一、打春牛 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 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人们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举行迎春仪式。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的《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农业甚发达,因而与劝农有关的这一习俗得以在潮汕地区保留下来。但具体事像已有所改变,不一定要打牛了。 二、抬春色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坐台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为保险起见,将两脚牢牢扎在横木上,两个人装扮成某个故事中的人物。另有一个人持缠着布条的长棍子叉支在上面的那个人腋下,随着迎春队伍游行。如路上遇到障碍,则由持长棍子的人用混子拨开障碍物。

6,牛的民间传说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玉皇大帝手下有好多文武大臣,牛也是其中的一个,它们在天宫里每天清闲自在,无所事事。有一天,玉皇大帝就派牛到人间传旨,嘱咐它说:人间个个成双配对,生儿育女,一代一代传下去越来越多,天天要吃饭,往后就成了大事了,你要很快告诉人间,要一吃饭,三打扮。”牛领了圣旨挺不高兴,心里想,好多大臣都不派,偏偏让我干这等差事,心里虽这么想,但又不敢违抗圣旨。回到住处,一头倒在炕上就睡着了。睡梦中玉皇大帝狠狠指责它:“你在天宫待懒啦,到人间去一趟就不高兴,站殿卫兵听着,拉下去重打四十大板。”牛被恶梦惊醒,心里很是不安,慌慌张张地乘了一阵清风来到人间,找到土地。土地一看是玉皇大帝派来的大臣,必定有要紧的事,赶紧把它接入小小的土地庙,笑脸满面地款待。牛一肚子怨气,正好在土地头上发作。它一不吃酒,二不用饭,摆出副钦差大臣的架子,气势汹汹地喝道:“小小土地听着,玉帝有旨:“人间传宗接代,人丁兴旺,人人要吃饭,从今往后要一天三吃饭,一打扮。”命你很快传下去,不得有误。”说完后就返回了天庭,满以为旨也传啦,看你玉帝还有啥说的。牛直闯入宫殿,跪在玉帝宝座下回报:“玉帝啊!圣旨已经传到了人间。”不料玉帝眯着眼睛问道:“你是怎么传的?”牛便把告给土地的话一字不漏地说了一遍。玉帝一听,马上火冒三丈。照牛的嘴上一脚踢去。牛被踢了个仰面朝天,上门牙全部踢掉,口吐鲜血。最后玉帝怒斥道:“混帐东西,只让你办一件事,却给传错了话,这回你就到人间耕地养活人们去吧。为牛自知理亏,乖乖儿地下到人间耕地、拉车、干重活。每当主人看见它受累了,就让它歇一歇。歇歇时,它就想起在天宫里的生活,想起错传圣旨落到这般地步,又想到不知要受到何年何日……越想越伤心,不由得眼泪汪汪。它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默默地为人类贡献着自己的一切。扩展资料:牛文化: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组成部分。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唐、宋两代最兴盛,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康熙《济南府志·岁时》记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境内迎春牛的特点是,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即叩头,拜完,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牛的民间传说我来答有奖励哇哎西西LV.11 2019-09-10聊聊传说,很早很早以前,玉皇大帝手下有好多文武大臣,牛也是其中的一个,它们在天宫里每天清闲自在,无所事事。有一天,玉皇大帝就派牛到人间传旨,嘱咐它说:人间个个成双配对,生儿育女,一代一代传下去越来越多,天天要吃饭,往后就成了大事了,你要很快告诉人间,要一吃饭,三打扮。”牛领了圣旨挺不高兴,心里想,好多大臣都不派,偏偏让我干这等差事,心里虽这么想,但又不敢违抗圣旨。回到住处,一头倒在炕上就睡着了。睡梦中玉皇大帝狠狠指责它:“你在天宫待懒啦,到人间去一趟就不高兴,站殿卫兵听着,拉下去重打四十大板。”牛被恶梦惊醒,心里很是不安,慌慌张张地乘了一阵清风来到人间,找到土地。土地一看是玉皇大帝派来的大臣,必定有要紧的事,赶紧把它接入小小的土地庙,笑脸满面地款待。牛一肚子怨气,正好在土地头上发作。它一不吃酒,二不用饭,摆出副钦差大臣的架子,气势汹汹地喝道:“小小土地听着,玉帝有旨:“人间传宗接代,人丁兴旺,人人要吃饭,从今往后要一天三吃饭,一打扮。”命你很快传下去,不得有误。”说完后就返回了天庭,满以为旨也传啦,看你玉帝还有啥说的。牛直闯入宫殿,跪在玉帝宝座下回报:“玉帝啊!圣旨已经传到了人间。”不料玉帝眯着眼睛问道:“你是怎么传的?”牛便把告给土地的话一字不漏地说了一遍。玉帝一听,马上火冒三丈。照牛的嘴上一脚踢去。牛被踢了个仰面朝天,上门牙全部踢掉,口吐鲜血。最后玉帝怒斥道:“混帐东西,只让你办一件事,却给传错了话,这回你就到人间耕地养活人们去吧。为牛自知理亏,乖乖儿地下到人间耕地、拉车、干重活。每当主人看见它受累了,就让它歇一歇。歇歇时,它就想起在天宫里的生活,想起错传圣旨落到这般地步,又想到不知要受到何年何日……越想越伤心,不由得眼泪汪汪。它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默默地为人类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牛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比如说牛可能真的很懂琴,可能只是你不太懂牛。
【有关牛的传说】 (一)传说,在远古以前,牛本来是天上的一位主管人间天花出痘的麻星官,当然不是吃草的。 那个时候,地上的人很少,地又很肥,地面上根本没有杂草,耕作很省力。粮食五谷种下去,生得很好,一年几熟,季季都有好收成,家家户户粮食堆成山,无论怎样咽也咽不了。东西多了就不值钱,大家人都尽量糟踏,连粪土都不如,甚至做成大饭团,拿到高山上滚落下来嬉,弄得满山满沟都是白生生的饭呀,米呀,糍呀、粿的,鸟雀山兽也咽不去,霉烂起来臭气薰天。 天上的玉皇大帝闻着臭气,就派神仙下界来查访,土地神如实报告了情形,回奏玉帝后,众神仙都认为凡间人太安乐了,要弄些事给人去做,免得清闲无聊专门糟踏粮食。也不晓得哪一位神仙想出来,把百草的种子撒到田里去,让百草和五谷争地盘,争肥料,减少产量,逼使凡间人去翻地,耙草,忙劳作,免得糟踏粮食。 这个主意得到玉帝的批准。他召集大小星官,要选派一只气力大、肯出力的星官下凡撒草种。牛麻星官那时最揽事,一心想立个大功好升职位,赶忙出班启奏:“我力大,背上大量种子无(没有)耽搁;我四只脚,一日行千里速度快;我头上有角,无人敢阻挡,我……” 他摆出了自己的好条件,请玉帝派他独自去办这件事。 玉帝想想也好,就下旨意,派牛麻星官下凡:限定行三步,撒一把草种,从上向下撤,不许有耽误。做好了回天庭,重重有赏。 牛麻星官领旨后非常高兴,认为这一下可以整整人,可以表现自己的能干,可以立个头功,可以被提升进入仙班神列,披金围玉,高坐庙堂之上了。别的星官却也赶来贺喜饯行,摆上酒席,开怀畅饮,直到天鼓催行,牛麻星官才醉薰薰地辞席出了南天门。 牛麻星官醉意艨胧,背着百草种子下到凡间,却把玉帝的旨意忘掉了,想了半天才想出点儿印象。他行—步,撤三把草种,从下往上撒。草种让风一吹,飞飞扬扬,连石头缝、大树桠上都长出了草,山上、溪岸、田里更是百草丛生,针都难插入。牛麻星官可高兴啦,一跳回到天上,准备领赏受封。 他哪里晓得,到家屎窟(方言,屁股)还没有坐热,还没去复旨,玉帝派了两名天将,叫他马上去见。起先他还以为有封赏,后来见到天将那副凶神恶煞模样,才忐忑不安起来,跟随天将行到灵霄殿前玉阶下,口称复旨。玉帝满面怒气,喝问牛麻星官,下凡怎样撒的草种。牛麻星官这下倒清醒,就说:“我按帝君玉旨,行一步撒三把,从下往上撒。” 玉帝勃然大怒:“你这畜牲,兽性难改,莽撞透顶啦!我命你三步撒一把,从上往下撒,你贪功心切,酒醉误事,阳奉阴违,涂炭生灵。如今凡间百草太多,老百姓种不成粮,饿死无数人。你看看这告状,雪片一样飞来,我这殿前都堆不了啦!”随即喝令把这草包畜牧拿到南天门砍了。 牛麻星官这一下才清醒过来,骨头散了架,瘫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还是众神仙慈悲为怀,纷纷出班求饶。大家说,杀了牛麻星官的头也挽救不了,还是想办祛如何补救吧。 有一位星官说:“我认为祸是牛麻星官惹的。如今凡间人割草都来不及,只有叫牛麻星宫下凡去吃草,去帮入犁草地,将功补过了。”玉帝也无别法,只有颁下玉旨,责令把牛麻皇宫押赴人间,永远做牛。 牛麻皇宫被押到南天门口,想赖回来,不愿下凡。惹恼了值班太岁,他举起旋火棍对着牛麻星的额头一筑,趁势在后面推了一把。牛麻星从南天门一头撞了下来,嘴巴冲到地面,把上颌的门牙全冲掉了。只所以牛额头都有一个旋,那是旋火棍筑的的;牛上颌都无门牙,那是被推下来时跌掉的;牛吃草,犁地,都是被玉帝罚的。牛不会大喊大叫,是因为他忙着将功补过,有时还会低声地叫“冤呀,冤呀”。 其实是不算冤的。(二)相传很久以前,地上并没有牛,犁田耙田都是用人力,非常艰苦。有一天,太上老君来到人间,看到人们光着身子,满身大汗拉着犁,拉着耙在耕种。太上老君便走上前对那些犁田的人说:“老伯,你们休息休息呀!” 人们说:“眼看季节都过了,我们怎能休息呢?”太上老君听了,再也不答话,便默默走了,在回天的路上,太上老君一直想着人们耕种时那辛苦的情景,到了天宫还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前面突然传来几声“嗷嗷”的叫声,太上老君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一公一母两只大青牛在闲游,太上老君心里一动,便走到那两只青牛面前,打起了招呼,“牛老弟,你们真是清闲呀!” 公青牛说:“有什么办法,整日无事可做,吃饱了便睡,睡足了便玩。” 太上老君说:“牛老弟,你整日这样清闲,感到闷吧?” 青牛说:“当然闷啦,可有什么办法?” 太上老君听了,心里高兴死了,对青牛说:“好呀,我现在叫你们到一个好去处,保你们一生都不感到寂寞。” “到哪里去呀?”两只青牛听了,也是心里一喜。 太上老君说:“我命你们到人间去,为人民做好事,包你们一生快活。” “为什么要我们到凡间去?”青牛听了非常惊讶。 太上老君认真地说:“是呀,难道你们不愿意吧?人间下面有九万山岗,十万田垌。那九万山岗长满了柔嫩的青草,我亲自尝过了,味道比天上的要好得多。我不骗你们,不信你们就到人间看看。” “是吗?”青牛听到太君说凡间的草好过天上的,心里有些动了,但转念一想,又对太上老君说:“那九万山岗的草,怎能够我们吃呢?我们在天上吃仙草都要吃几十个岭头。” 太上老君听到这里,知道两只青牛动了凡心,就说:“唉呀,是我记错了,那凡间是十万山岗,九万田垌,连那九万田垌也都生满绿油油的草。草长得可快啦,你刚吃完,回头来吃过的又长出来了。那十万山岗的景致非常好,边吃边游山玩水,包你们一生都快活。” 两只青牛听了,满心欢喜,说:“好吧,我们愿到凡间去。”说完,就跳出南天门,直奔人间。 青牛将近凡间,从上面看到那十万山岗果然是绿油油一大片,景致也比天上的好得多,高兴得从高高的云头就跳下去。跳到地面,青牛的前蹄一跪,牛头猛然撞在地上,把上颌的牙齿全碰掉了。所以直到今天牛也是没有上牙的。 原来,凡间应是十万田垌,九万山岗的,由于太上老君为了照顾青牛,就把凡间大地换成山岭多过田垌了。 那两只青牛到了人间,后来被人们捉住了,驯熟了它们,教它们拉犁耙,为人间耕种。青牛见到人们对待它们很好,又见到满坡满岭的嫩草,确实比天上的好吃得多,就也不再想回到天上去了,一心一意,勤勤恳恳的在地下为人们做事,后来,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还有几个 牛是年变的 民间传说中,起初只有年,而没有牛,牛是年变的。单从外形看,那“牛”和“年”字多么像啊!年,长了一只凶狠的独角,是个身子庞大、青面獠牙的猛兽,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它就闯入农家,祸害百姓。太上老君得知此事,施展法术,将年降服,作为自己的坐骑,并封为“独角牛神”。年一度很听话,但它的恶性未改,抽空就到人间,闯门扰家,弄得百姓家家关门,户户守年。玉帝知道后发怒了,想把年处死。 太上老君启奏说:“年虽作恶多端,但身魁体壮,割去其独角,让它长两只弯角,变为牛,只吃素不吃荤,世代服劳役,听人使唤。”玉帝准奏。太上老君即随手一甩,将一个金属环子套在牛鼻子上,这样牛就乖乖听其摆布了。人们常说的“牵牛要牵牛鼻(腔)子。”就是这样来的。

文章TAG:鞭春牛  打春牛怎么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