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能有勇气时刻提醒自己“我是无知的、我需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这时的人正在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进步一大截。清人在边疆的武功,有大败,有割地赔款,但也有无法磨灭的守土卫国的功绩,明朝有王阳明,顾炎武,李贽等等多人在思想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1、商朝比夏朝,在哪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谢谢邀请夏,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约471年,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约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比夏朝的进步有一下几点:一,商朝在文化上的发展最为显著,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它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2、时代在进步,工人的出路在哪里?
哪里有出路啊!岁数一天比一天大了,找活都难了。超过50都不愿意要了,身体还不咋地,给个人打工时间还长,活还特别的多,工资少的可怜。随时随地还扣点工资,碰个好老板吃的还可以。如果碰个不好老板,就吃老三样,土豆.白菜.大罗卜,一点营养都没有。遇到病了,也得挺着干,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人踢你呀!休一天,还得扣工资,
3、清朝和明朝对比,哪些地方是进步了,哪些地方退步了?
先说一下清朝比明朝进步的地方吧清代基本上解决了蒙古问题。朝廷将蒙古各部落一一画地为牢,使之再也无法兼并壮大,威胁中原;再则,满清贵族是作为蒙古王公的同盟者而来的(也是君主),通过恩威并用的手段,将蒙古土地并入中国,这是最稳定、最低烈度,最成功的一次,考据学发达。这是事实,无可争辩,无论清代大儒们皓首穷经的生活让你有多么不满,但至少在学术方面,其结果是,考据学成果超过历代前人。
古文尚书之证伪是在清代方盖棺定论,甲骨文的发现及兴盛也是在清代,清代人口远超历史上任何朝代。当然,人口的激增从明代便已开始,但最终完成的确是在清代,这期间一是红薯等外来作物引进的效果,二是比较低的赋税的结果。康熙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对于下层民众当然是一个有利的政策,满洲的开垦和新国土的并入。满洲人将东北作为“嫁装”带给了中国人,并在有清一代使之得以开发,
“闯关东”之所以能愈来愈甚,皆因满洲人和汉人变成了同一国家的国民而已。若非如此,除非中原王朝大兴干戈,军屯军垦,没有第二条和平道路,另外,新疆成为中国的疆土是在清代,西藏真正被中原王朝所掌控也是在清代。清人在边疆的武功,有大败,有割地赔款,但也有无法磨灭的守土卫国的功绩,近代化的开启。平实地说,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就是在清代,无论是开口通商,参与国际事务,组建新军,还是修铁路,搞立宪,清代末叶几十年发生的这一切,其激烈程度和转变速度从秦始皇以下未闻有二,
无论这种转变是不是满洲贵族甘心做的、做成功了多少,清代是一个王朝,只能说,在这个时代,确实发生了这些而已。在说说退步的地方吧退步,政治:在明朝时期逐步形成的类似于“三权分立”的皇帝、内阁、大臣集团形式,使得中国原来有望形成的君主立宪制,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由于满清的入侵而破灭。而满清时期的军机处则是使得权利更加集中于皇帝手中,是政治上的退步,
例如:明成祖朱棣想要迁都北京,大臣不同意,成祖激怒之下下令廷杖,当场打死大臣数名。众大臣坚持之下,成祖只能作罢,后另用他法才成功迁都。文化: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大报恩寺(当时世界第一高塔,但毁于清朝),永乐大钟等等其他的文化瑰宝,清朝时期虽有《四库全书》之举,但是事实上却是毁书大于编撰书籍。焚书总数,15万册,
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还有数目众多的明代史料。军事:1、两者都拿中后期来比较,明朝武宗朱厚照时期,亲征达延汗获胜,安化王、宁王两个叛乱宗室均被派出的能臣秒杀,乾隆时期,在平定准部、回部有所作为,但事实上,乾隆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明朝。2、万利时期的平倭援朝战争,大胜,3、明后期的对荷兰、葡萄牙的海战,大胜。
文章TAG:自己在哪些地方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