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七夕节,就是她们表达美好愿望的好机会。七夕节是古代一个非常中重要的节日,每年七月初一,就要开始准备这些了,比如很多的活动,所需要的物品,以及各种吃的玩的,这是唐代的林杰所写的《乞巧》,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七夕节的重要习俗,古代的女人们在七夕节忙于祈福比武技艺,古代的男人在七夕节干什么呢。

1、古代的恋人是如何过七夕节的?

古代的恋人是如何过七夕节的

今天是七夕节,我们不少年轻人都纷纷刷朋友圈,“撒狗粮”,“秀恩爱”,而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么过七夕节的吗?古人的七夕着实令人向往,许多美丽隽永的古诗词皆出自这个时节,单单理解为情人节幽会,还是回火星等奥特曼下飞行棋吧!每年七夕佳节,上自皇宫贵胄、文人雅士,下至普通百姓,都热闹开了,尤其在宋代,这是个群体类节目,不分男女老少。

大街上到处都有卖“磨喝药”,形状大小不一,用红黑彩釉勾画眉目、发髻、服饰,手持荷叶的泥塑娃娃,实物男性居多,女性也有,做工非常精美,甚至有的还被镶上了,出自名匠之手的磨喝药受到权贵们的热捧,一对泥塑娃娃价格都要数千。磨喝药表示多种含义,如音乐之神、智慧、无量,慧力无边,民间都膜拜它,走过路过卖磨喝药铺子的驴友们买几个留作纪念,这泥塑娃娃是七夕的馈赠佳品。

有女朋友的可以买来送给女朋友,有男朋友的可以买来送给男朋友,结婚的可以买来送给你老伴,单身的也可以买来祈福,对吧!再说说初六、初七这两个晚上,富贵人家都会在自家庭院里张灯结彩,做“乞巧楼”,排列出磨喝药、花瓜、美酒、烤肉、笔砚、针线,男孩写诗,女孩做女红,焚香行礼,这就是“乞巧”,妇女望着天上的月亮穿针引线,以九孔针穿五色线;或抓只小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打开看,结的网是又圆又正的,这就叫“得巧”要说七夕哪个地方最热闹呢?宋人又会跑到哪里过七夕呢?汴京潘楼前有乞巧市,卖乞巧的货物,从七月初一开始。

七夕前的两三天人潮肯定拥堵,马车白天进出就只能等到晚上,市散了以后才出得来,还有丽景保康阊阖及睦亲广亲宅前也有乞巧市,可都比不上潘楼前的热闹。宋人对七夕节的热衷花样百出,相比现代人速食快餐化过的节,人情浓淡、冷暖自知,七夕是古人的情人节,终日是古人的情人节,终日宅在闺房的女子在热闹乞巧市上一不小心就撞见了意中人,有墨水的写两笔,没墨水的化作手工巧匠。

2、古时候的男男女女,在七夕节是怎么过的?

古时候的男男女女,在七夕节是怎么过的

一说起“情人节”,现代人的神经就躁动,今天的网络肯定很热闹,“情人们”微信传情,电波送礼,忙的不亦乐乎!没有情人的“单身狗“们,此时倍感寂寞和虐心,微信上到处可见他们伤感的调侃帖子,其实,这些都是不了解七夕节的表现。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在我国,牛郎织女的故事源远流长,家喻户晓。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牛家庄有一位孤儿叫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后来,他被迫离开哥哥独自生活,陪伴他的只有一头年迈的耕牛,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陶醉于人间山川河流的美景,于是一众姐妹下到河中沐浴玩耍。

通灵的老牛将此事告知牛郎,并献计偷走织女的衣裳以便挽留她在人间,牛郎依言行事。后来,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两人男耕女织,育有一儿一女,生活美满幸福、甜蜜如糖。不料,天帝查知此事,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犄角,变成一只小舟,让牛郎带着儿女乘舟追赶。快要追上之时,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浩瀚无边的银河,一叶小舟是断不可通过的,

牛郎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伤心欲绝。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世间的喜鹊,无数喜鹊从四面八方飞来,用它们瘦小的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牛郎织女得以相拥于天河之上,玉帝见此感人之景,也动了恻隐之心,奈何人神有别,自此玉帝允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约会一次。在大多数时间里,牛郎织女只能隔河含情脉脉相望。


文章TAG:七夕  恋人  古代  怎么样的七夕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