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们,“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们。关于德与财之间的关联,在《大学》中有提到“君子先慎乎德,有了这些资产就能够生财,「有土此有财」,“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想要准确的理解这句话,还需要联系上下文。
1、德与财的关系如何理解?
关于德与财之间的关联,在《大学》中有提到“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一个君子最注重的就是德行的修养,不是追逐财富,只有小人才舍弃德行,追逐财富。君子他明白德行是根本,「有德此有人」,你有很好的德行,自然就有人投靠你,帮助你。
就像李嘉诚先生,跟随他创业的、打天下的一班老臣,都是跟着他三十多年的,忠心耿耿,没有离开过他的,哪怕是在公司低潮的时候,也都没有离开李嘉诚先生,为什么他们愿意这么做?还是佩服李嘉诚先生的德行。所以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一批真心跟着他干事的人,这是事业的基础,「有人此有土」,有了人,他自然要创业就会有资产,土泛指是资产,就像房地产,这都是资产。
李嘉诚先生就是其中一方面是靠房地产发家的,有人此有土,有了这些资产就能够生财,「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赚得的财产要怎么个用法,不是自己骄奢淫逸搞享受的,要把它用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李嘉诚在一次被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为什么他现在还要继续经营事业,他的财产吃八辈子都吃不完,但是他还在这么努力的工作,因为他希望用自己的财富为社会做贡献,所以这个财是有用的,如果只为自己享受,那个财不是正当的使用,那个财也保不长久。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想要准确的理解这句话,还需要联系上下文: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题主所说,杨伯峻老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解释的“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在意思上是正确的,但可能对于还没吃透《论语》的人来说,仍旧比较含混。下面,我们根据整句话的含义,来一一说明题主的几点疑问:第一,“土”应该如何解释?“怀土”是乡愁的意思吗?第二,“小人”应该如何解释?第三,整个句子应该如何解释?首先,“土”在此处,是故土、乡土的意思,
“怀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常见意思,第一是安于所居之处,第二是怀念故土。此处应该采用第一个,也就是安土重迁,安于所居之处,并非乡愁的意思,其次,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这些“君子”“小人”,都是基于一般人而言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居高位者与无地位者。“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们,“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们,
在简单意译中,也可以直接称为君子和小人,不作特别解释。=====非常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热烈讨论,《论语》中“君子”和“小人”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陈述的只是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关于这个问题,另外补充几点:《论语》中19次提到“小人”,根据这些对“小人”的描述,可以勾勒出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关心眼前利益,但是并不一定主动地为非作歹,在现代汉语中,更接近“庸众”而非“坏人”。
而《论语》中的“君子”,有从位说、从德说两种解释,但我倾向于“君子”作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位、德、才三位一体的,也就是说既有其名位官职,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现品德、发挥才能,=====第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
文章TAG:理解 土为 如何理解土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