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三伏”是中旬,初伏、中伏和未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相比于头伏和末伏,中伏确实是最热的,而且其特点是“湿热”,在三伏天雨水也较多,空气中水分多,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就好比是一个蒸笼一样,里面在不断的添柴,而热气不断往上冒,这也是为什么三伏天比较闷热的原因。
1、初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为什么呢?
在农村,有句俗语“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每年到了夏天,尤其是进入三伏,闷热难忍,每天都想待在空调房里,拿着西瓜,连着WiFi,在手机上刷着头条,是最惬意的事了,三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按照阳历计算,一般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10天,这三四十天,是整个夏天最难熬的。
最热的还是中伏,高温,闷热,潮湿,让人分分钟钟像是在桑拿房,今年中伏是20天啊!想想都觉得可怕,伏天这么热是有原因的,夏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直射时间长,辐射大,温度高。虽然夏至以后,白天变短,夜晚变长,但是入伏的时候,感觉白天还是很长,太阳出来的早,下去的晚,太阳照射时间长,温度就高,其实大家觉着的热,主要还是地表散发的热量,夏天太阳照射时间长,地表吸收热量多,晚上热量散发慢,再加上湿度大,就会感觉很闷热,到了中伏,地表温度累积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尤其是天上云彩比较低,下雨前的时候,尤其是闷热难受,夏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大,这也是伏天感觉闷热的原因之一。夏天,7-8月份,西太平洋上方的副热带高压,影响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气压下沉,导致天空晴朗无云,阳光照射时间长,地面辐射增温,在地上就会感觉很热,进入伏天以后,天气闷热潮湿,要注意防暑降温。
2、头伏,二伏,三伏,哪个伏最热?
二伏最热,一伏其次,三伏较凉快,“三伏”是中旬,初伏、中伏和未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的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低湿度大、风速小。“伏”可称为“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土、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
3、“夏至三庚数头伏”,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入伏?什么时候最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字面意思就是夏至节气到了,然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初伏。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随着时令的进展,天气逐渐变得炎热,每天的光照时间也逐渐延长,这就是预示着夏天很快就要来了,今年的夏至日时间是6月21号的11点18分,正是迎来夏至节气,说实话怎么算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很玄化很深奥的样子。
至于“三庚”,古代人民使用天干地支计算时间,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顺序组合形成每日,比如有甲子日、庚子日,(注意没有乙子日,因为是阴阳相配),凡是有庚的日子,都属于庚日,“三庚”就是出现第三个带庚的日子,这一天就进入伏天第一天。7月11号是第三个庚日,为庚申日,那天入伏,几千年了,气候变迁,最热的那一天也不太准确,各地也不一样的,说三伏天热,可还有个“秋老虎”,就是热,熬着就是了。
4、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为什么中伏最热?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谢谢邀请,在农村不仅有着“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还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三九天,最热是在三伏天,其中“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相比于头伏和末伏,中伏确实是最热的,而且其特点是“湿热”,在三伏天雨水也较多,空气中水分多,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就好比是一个蒸笼一样,里面在不断的添柴,而热气不断往上冒,这也是为什么三伏天比较闷热的原因。
文章TAG:末伏 最热 头伏 中伏 头伏中伏末伏哪个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