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粽、四川椒盐豆粽、闽南粽、浙江湖州粽。这话不全对,端午食粽的原因至少有五六种说法,祭屈原还是后起之历史真相需待定,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里面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很多活动和龙有关,像竞渡要划龙舟,扬州铸盘龙镜、端午日调制守宫(一名龙子)、端午日鱼变为龙等,龙是吴越民族的图腾。

1、端午食粽源于屈原,是传说还是历史真相?

端午食粽源于屈原,是传说还是历史真相

很多人对端午节吃粽子,第一反应便是纪念屈原。其实这话不全对,端午食粽的原因至少有五六种说法,祭屈原还是后起之说,历史真相需待定,如果从端午节日起源于夏至来说,而夏至是吃粽子,那么自然端午就应该吃粽子了。端午源于夏至,这个问题有学者进行论证过,主要从端午的一些风俗活动(吃粽子、竞渡、踏百草)和屈原无关分析,

记载当时荆楚地区风俗的权威著作《荆楚岁月时》仅提到“夏至日食粽”,没有提到端午和屈原之事。屈原说,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在汉代史籍中并无记载,显然是一种“创作”,祭祖说法。东晋初范汪《祠制》:“仲夏荐角黍”,

角黍即粽子。范汪此人晚年居于吴郡,所以很可能是吴地的风俗,祭天神。就说京师的人在五月初一,家家以团粽、蜀葵、桃柳枝、杏子、林禽、奈子、焚香或作香印,祭天,五天。(参阅《东京梦华录注》)对龙的崇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里面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很多活动和龙有关,像竞渡要划龙舟,扬州铸盘龙镜、端午日调制守宫(一名龙子)、端午日鱼变为龙等,龙是吴越民族的图腾。

因此,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简言之,一个龙的节日。所以,有现代学者说屈原选择在这一天投江自沉,是一种安顿自己灵魂的行为,或许有乘龙升天之意,还有人从五行与龙验证,重五就是龙的节日。祭鬼,当代民俗学家张紫晨教授提出。这一天原本是巫节,踏百草,采艾叶放在门口是为去除毒气,

2、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

近几日,不经意间有一抹绿色,信使般告诉人们——夏天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年中的大节气“端午”,马上就要到了!端午,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你又了解多少那?中华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悠久的农业大国,出于生存需要,古代便订立了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即“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着一种祭拜与兴感共含的“节”,端午节也不例外,

端午节最初为古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祭祀的习俗。后因楚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充分体现了士人风骨与悲愤情怀,铁骨铮铮的端午粽色渗透着对屈原精神大美至颂的祭拜;而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为什么古人端午节炼剑、泡雄黄酒?端午节,很多地方又叫端阳节,这当然跟阳气较盛有关,端午节阳气盛的起源,是源于远古节气夏至,后来随着历法运算的日益精密,夏至与“端午”分离;古人为了取得至极之阳气,五月五日日中时刻炼剑、炼镜、采药···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时至,端午节仍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赛龙舟,泡雄黄酒,挂艾草···但是,端午节吃粽子,应该是很多地区共同的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南北粽子,各有特点你吃过椒盐粽子吗?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北方的粽子以北京粽子为代表,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文章TAG:端午  屈原  源于  为什么端午食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