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7日或8日迎“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此时节不仅天气炎热,也多阴天多下雨。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每年7月22日或23日迎“大暑”。此时节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迎“立秋”。“秋”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处暑:“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每年8月23日或24日迎“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年9月8日前后迎“白露”。这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每年9月23日前后迎“秋分”。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

这一天,昼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从秋分以后,白昼短于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每年10月8日或9日迎“寒露”。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霜降:“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每年10月23日前后迎“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暮秋、残秋和晚秋。

立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每年11月7日或8日迎“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小雪:“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迎“小雪”。此节气内,气温走低,天气更冷,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大雪:“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每年12月7日或8日迎“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每年12月22日左右迎“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所以冬至在我国历代也称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小寒:“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每年1月6日前后迎“小寒”。

中国农历的24个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都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解释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节气  一年  一年24节气是什么  24节气你真的了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