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很多人都是在MVP测试一次一次失败当中对公司失去信心甚至离职的,所以要说的是即便是要做最小可行性测试,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做成,要不然是很伤士气的一件事。那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是怎么做起来的呢,知道了这个理论之后,很多项目在测试的时候,都会去追求快速和小投入,匆匆忙忙做一个产品就上线测试,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先看到用户的反馈,之后再去做迭代。

1、精益创业中的最小可行性测试(MVP),如何做是正确的?

精益创业中的最小可行性测试(MVP),如何做是正确的

这几年用过很多次MVP的方法去测试用户需求以及产品流程,也参与过几次别人发起的尝试。发现这个看似很明确简单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犯2个错误,1、想用美人计,得先找个美人。MVP简单的概括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投入,做一个最简化可实行的产品,去测试可行性,知道了这个理论之后,很多项目在测试的时候,都会去追求快速和小投入,匆匆忙忙做一个产品就上线测试,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先看到用户的反馈,之后再去做迭代。

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最简化可行性的产品,不是垃圾产品,产品最起码要到60分的及格线,否则再好的创意,因为产品的体验感太差,也会得到负面的反馈。就像你想测试一个男的是不是可以像柳下惠坐怀不乱,最起码要找个女的去测试,找个男的去使美人计,是测不出来的,每日优鲜的创始人徐正分享过这么一个案例,他们在判断了生鲜电商的发展趋势之后,觉得做前置仓(把仓库建到用户密集的区域)可能是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于是,他们决定去用精益创业的方法去求证这个模式是否可行,当然,做前置仓不只是每日优鲜能想出来,其他竞品也会有类似的判断。但是为什么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最后建起来了,而其竞品的大多放弃了呢?主要区别就在于,他们在做MVP测试的时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看到这,建议你停下来想一下,如果是给你一笔预算,和一年的时间,你会如何去验证这个前置仓的可行性呢?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大部分的生鲜电商选择了用低成本,迅速的去多个城市,铺设多个前置仓。

因为这样可以接触到很多用户,用户量大一点,感觉上测试的结果会更加准确,每日优鲜团队选择了另一种策略,一年的时间,用所有的预算,只做一个前置仓,并且是创始人徐正亲自挂帅。结果是什么呢?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做起来了,大部分竞品的前置仓项目做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资源的投入和时间投入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想一下,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在各个城市铺设多个前置仓会是怎样的情况?当然是会出现很多问题。

因为资源不足,肯定会在产品和服务上打折,比如说管理混乱,送货不及时,货品单一,产品不新鲜等等。如果一个电商平台上,只能买到苹果、橘子这两种产品,品质还没保障,送货还慢,那谁还会在上面购物呢?所有他们测试出来的结果,当然是前置仓不靠谱,成本高这样的结论,那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是怎么做起来的呢?因为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家店,所以他们可以商品的品类尽量铺全,而且根据客户的下单量和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

因为只有一家店,协调起来比较容易,可以保证送货的及时性,货品的品质管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品质好,服务好,所以单个店的单量会比较大,因此也能去完善面对用户需求量大的情况下的服务流程。精益创业不是说要拿个简单的产品去测试,还应该考虑什么样的测试,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用美人计的前提,是要找个美人。2、为什么马云说的都是“对”的马云经常会提出“超常规”的目标,但是为什么整个团队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完成目标?曾鸣老师说阿里特色的是“很傻很天真,又猛又持久”,

特别在阿里早期,马云讲的大部分东西简直就像天方夜谭。聪明人几乎都离开了,只有很傻很天真的人留下来了,那为什么还能达成目标呢?因为信任呗,因为马云之前说的话都实现了,大家就觉得他之后说的话也是对的,这和精益创业有什么关系呢?我见过很多人都是在MVP测试一次一次失败当中对公司失去信心甚至离职的,所以要说的是即便是要做最小可行性测试,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做成,要不然是很伤士气的一件事。


文章TAG:小测试是怎么做的  测试  小测试是怎么做的  如何做是正确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