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祭祀祖先是迷信吗?

首先,祭祀祖先不是迷信!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凡是孝顺的家庭,对祖先比较恭敬的家庭,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差!你可以看看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大户人家有专门的祠堂,有专门的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他们的子孙后代才会兴旺发达,子孙后代才会一代接一代地人才辈出。并不是说是祖先保佑了他们,当然从未知的力量方面有一定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家族渊源的传承!一个家庭有了祖先,才有后辈一代代传承,祖先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给了后辈前进的光明和路途。

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是什么?

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和除夕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家,在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和祭祖有关的节日就有不少,这四大传统祭祖节日正好春夏秋冬每季一个。春季祭祖节——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中元节  祭祖  道教  祭祖是什么道教  中元节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