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觉得,相比于干巴巴的日期,节气很直观也很美吗,“雨水”、“惊蛰”、“谷雨”、“寒露”、“霜降”回到题主的问题,概括节气是阴历的补充,和阳历的日期对应(可能上下差1天),但不能说节气是阳历日期来定,可以说这两者都是源于对太阳观测的殊途同归。

1、24节气是怎么来的?是北方人发明的吗?

24节气是怎么来的是北方人发明的吗

谢邀: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圄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由于肀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台历,既太阳与月亮的运行制定的,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而中国又是农业社会,需要了解太阳的运行情况,农事要依据太阳进行,听以在历法中加入了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

2、二十四节气都是怎么来的,现代人应该怎么过?

2、二十四节气都是怎么来的,现代人应该怎么过

要说24节气,就要从我们中国古代的历法说起了。众所周知,在24节气发明之前的历法是阴历,也就是说月亮圆缺一个周期为一个月,12个月为一年,但是这就有一个缺陷,就是今年的中秋节、重阳节、7月半、春节和去年的这些节日并不是同一天,地球在太阳黄道面上的位置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今年如果我在某一天开始农作耕种,得到了很好的收成,但是明年我如果在月历的同一天进行耕种的话,就有可能颗粒无收,

这个缺陷给一个农业大国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而且当时的人祭祀先祖也发现,每年都不可能在先祖的准确祭辰进行拜祭,于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利用了日昝这个测量工具,把一年平均分成24等分,规定其中日影最长和最短的两天为夏至和冬至,规定白天和夜晚的时间完全相等的两天为春分和秋分,并且根据今年等24节气准确时间,推算出今后几年24节气时间点,把它们写在国家的阴阳合历——农历上颁行天下。

让老百姓可以根据24节气来劳作和祭祀祖先,也就是说我国其实是最早使用太阳历的国家之一,所以我们每年的清明节总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而和阴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说,如果有人给你看八字的话,请让他马上滚粗——这是最不靠谱的算法,如果给你看属相的话,稍微可以相信一些,因为古代属相的划分,并不像今天一样用除夕和春节来划分,正确的划分点是以春分这节气为界线。

3、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谁发明的?

3、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谁发明的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邓平,汉朝初期人,汉武帝时为官。汉朝时,中国历法开始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汉朝时,中国历法开始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

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基本上退出了历法。

4、为什么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

扯远点,从历法的源头开始说吧,历法是干嘛用的,记日子用的,因为人类的各种生产和活动都需要记日子,什么时候雨多,什么时候添衣,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娶妻(我就是为了押韵…),怎么记日子呢,很自然的就是头顶每天都能看到的太阳和月亮,而人类发现,太阳和月亮都有明显的周期: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升落时间),月亮的月相变化等,所以就主要诞生了两种历法:阳历和阴历。


文章TAG:节气怎么来的  节气  节气怎么来的  24节气是怎么来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