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成为佳节是源于我国人对月的崇拜,于是对月有了种种的美丽神话和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这天的月亮是一年当中最亮最圆的时候,又有嫦娥奔月成仙的神话故事,给人于无限美好的遐想,期望神仙给人间带来好运,历代文人墨客对月的描写赞美也是极多的。
1、中秋节的由来是怎样的?又是经过怎样的改变,变成今天的中秋节的?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特别在外打拼的游子,更早盼人月共团圆,和和美美。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国的传统中秋节,中秋又叫仲秋,中秋之中,是一月之中,一季之中,仲秋之仲,指一季三月,分孟仲季,每季头月为孟,中间一月为仲,后一月为季,八月就秋之仲月,故称仲秋。秋高气爽,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最亮最明,月色也最美丽,人们在月圆看作是团圆的象征,因而也称八月十五中秋节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佳节是源于我国人对月的崇拜,于是对月有了种种的美丽神话和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归藏》里有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后人就依此而展开,种种说法都有了。《淮南子》则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是越说越神越好,美化越多也越丰富,
月里嫦娥更是形容女子之美的最好赞许及褒奖。我国历来重月崇拜月,历法也是以阴历月历为先,只是后才阳历为重,这就足以说明我国人对月的崇尚了,对月亮的传说极为丰富生动美丽,名堂也特多。历代文人墨客对月的描写赞美也是极多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也真正实现了登月,也把中秋节定为民族民俗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月亮再不是国外圆,而是故乡的更圆更明更美了,
2、中秋节的起源和演变是怎样的?
我国有使用阴历的习惯。阴历就是太阴历,即月亮历,阴历就是依观察月亮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阴历反映月亮朔望圆缺盈亏过程。重在月,初一就是朔,十五月中就是望。月亮圆缺周期是29天12时44分,日要计整,所以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天,有些年,有个七月大,也会十五月亮十六圆,这个月,实实在在就是指月亮,指月亮运行周期。
人对天上日月是十分崇敬崇拜的,并以日为阳为男为刚,以月为阴为女为柔,以太阳运行规律而制定的历法叫阳历,阳历重年,阳历特点是反映一年春夏秋冬交替变化及寒暑冷热不同。二十四节气就是依阳历而生的,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日,就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又叫“仲秋节”,因为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三月又分孟仲季,八月是秋季中月仲月,所以叫中秋或仲秋,
八月十五,也是在秋季之正中。秋高气爽,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丽,人们把月圆看作是团圆象征,所以为称中秋为“团圆节”,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一以使用阴历而重月有关,一以月亮有种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有关。如“嫦娥奔月”的故事,特别到了近代,这故事被进一步美化,丰富和发展,更说得活灵活现了,月亮嫦娥成了聪明善良美丽的化身,
3、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中秋节的来历,唐朝欧詹是这样解释,秋天在夏冬两季之间,八月居秋季之中,十五又八月的月半,故而得名。民间俗称八月节,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了“秋节”了。不过不是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到了宋朝,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八月仲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又称月夕,《提要录》载:“八月十五为月夕”,中秋的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旧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就是赏月了。潮州人还有用芋头祭祖的习俗,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南人被列为最低等级,任意屠杀,南宋景炎二年(1277),元兵攻潮州城,攻了一年,仍久攻不下,景炎三年,元兵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私开南城门,元兵才得以入城,元将唆都下令屠城三日,血流成河,惨绝人寰,东门街旁一巷仅存三户,后称“三家巷”。
文章TAG:中秋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 名字 中秋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的由来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