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易经中蓍草怎么占卜

我在一本书里看见过这种方法,据说失传了,不过有个类似的玩法,我以前自己玩过。蛮烦的,要好多步骤,最后得出六爻

易经中蓍草怎么占卜

2,蓍草占卜法怎样变卦

既然知道箸草占法,得爻时余六组是老阴,余七组是少阳,余八组是少阴,余九组是老阳;老阴、老阳变,少阴、少阳不变。

蓍草占卜法怎样变卦

3,高手指点蓍草或筹策占卜占卜方法

曾仕强教的从右手拿,傅佩荣教的从左手拿,他们都是台湾的。其实,二只手分的筹策基本均匀相差不多,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二只手分的数量相差很大,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尽量分的均匀比较好。

高手指点蓍草或筹策占卜占卜方法

4,关于易经中占卜用的蓍草

蓍草這個東西只是占卜的一個道具,並不對占卜的結果有影響。占卜的時候主要是抓一把,去看奇偶,在去看合什麼卦象,然後推斷吉凶。 所以銅錢起卦也好,用竹籤子,牙籤代替都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占卜的方法。至於靈,所謂心誠則靈。
蓍草很难找了…现在一般都是用竹棍代替(最好带竹皮的),牙签也有人用,我也是学易的,其实这些道具不是很重要。善易者不卜,别太沉浸这种东西,重要的还是学会易理,占卦原本就是一种指导思路而己,不能全信,楼上的布吉岛=不知道
布吉岛

5,如何用蓍草进行周易预测并且求出动爻

蓍草法: 1:先找50跟短木棍(应该是蓍草<古人认为蓍草具有灵性>现在蓍草不大好找所以我说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2:然后拿出一根,放在一边(A),只用七七49根来算。一卦共分六爻,从下到上是 初二三四五上,每一爻须算三次,所以算一卦要算三六一十八次。 3:从49跟木棍中拿出一根,放在一边(B,不要和A那一根混在一起,这表示这是第一算)。把手上余下的木棍随机分堆。拿出其中一堆,四根为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注意不要和A,B混起来。然后那剩下一堆同样四根一组,排成一排,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这就完成了一算。第二算开始,把所有排成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不要碰A B C的。拿出一根放入B(B有两根了,表示第二算)剩下的如法炮制。 4:三算之后,两排木棍的组数有四种可能:六,七,八,九。具体意义之后讨论。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然后在旁边写汉字,如果最后是9堆,就写“初九”,一定要写汉字!! 5:算完一爻(三算),把49跟木棍合成一堆,开始算第二爻。注意,最开始算的爻是最下面的,从下到上。 到六爻算毕,就成了一卦。 以上介绍的是蓍草法.但太过于烦琐.现在用这种方法起卦的人已经很少了.从汉朝开始.人们开始用铜钱(当时是五株钱,现在五珠钱不好找.就算有要买也很贵的.所以一般用乾隆钱代替) 具体方法:取3个大小一样的乾隆钱放在手中.双手卧实铜钱,心里静静的想着自己要预测的事情.(这时候自己的心情一定

6,为什么用蓍草占卜出来的结果跟所想占的事不同

只是解卦的深度问题,不一定是什么地方的草,竹棍子、石子、瓦块、小水果等等都可以。也不论地方,茅厕里、路上、车上船上、危难中都可以占准。
没有余数,就把最后那个作为,这次的“数”,不要按0算。  原始“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  原始“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不太实用,摆了2卦,就要30分钟,手脖子都疼了,只给大家看看,建议还用六爻和梅花。因无蓍草,我用的是扑克,同理。  占筮演卦方法探究  易经占筮推演取卦方法通常有“文王卦”和“金钱课”等。“文王卦”是古代最常用的演卦方法,由于其演算过程颇为复杂、费时,所以后来一些专门从事占卦相命的江湖术士便发明了一些简易的演卦方法,如“金钱课”等。但是,无论是从史料记载还是历代易学家的考证,“文王卦”无疑是易经占筮推演取卦的正宗之古法。  一、“文王卦”的推演成卦方法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系辞传》  占筮工具:源于同一棵蓍草的蓍草茎五十根。演卦时抽掉一根,只用四十九根。具体演卦过程如下:  先用两手将参与演卦的四十九根蓍草茎任意一分为二,其中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接着,从右手任取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人”。这样就形成天、地、人“三才”的格局。然后,以四根为一组,先用右手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再以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一组一组地分数完后,两手中的蓍草茎余数必有一定规律:左余一,则右余三;左余两,则右亦余两;左余三,则右余一;左余四,则右亦余四。这时,将左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间,右手所余蓍草茎置于左手食指与中指间。这样,左手指缝间的蓍草茎余数(包括一开始置于无名指与小指间象征“人”的那一根)非五即九,故去除余数后的蓍草茎数必为四十四或四十。到此为止,完成了蓍草演算的第一步,古称“第一变”。  “一变”之后,去除左手指缝间的余数,又将两手所持的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按“一变”的同样方法和顺序进行演算,即先将四十四或四十根蓍草茎合在一起,然后任意一分为二,并从右手中取出一根蓍草茎置于左手无名指与小指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数左手中的蓍草茎,然后用左手分数右手中的蓍草茎……。“二变”的结果,左余一右必余两,左余两右必余一,左余三右必余四,左余四右必余三,故两手余数之和非四即八,而两手所持蓍草总数或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如法炮制,“三变”的结果,两手所持的蓍草茎总数或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然后以四相除,一爻的商数便显现出来:  36÷4=9  32÷4=8  28÷4=7  24÷4=6  根据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如果商数是“9”则是老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8”则是少阴之数即得阴爻“”;如果商数是“7”则是少阳之数即得阳爻“”;如果商数是“6”则是老阴之数即得阴爻“”。这样,经过三次演变,终于得到一个爻。一个卦共有六个爻,所以总共需要经过十八次的演算变化,将每爻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才能得到一个卦。但是,“三变”之后得到一个爻,有时还要发生变化,即“变爻”。这就是:当商数为“9”或为“6”而成老阳或老阴,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老阳变为阴爻,老阴变为阳爻,这样就会得到另一卦,称之为“之卦”。未变爻的原卦称为“本卦”。如果没有“变爻”出现,即六个爻的商数中没有“9”和“6”,那么就没有“之卦”。  这样,推演过程就全部结束,得到一个六爻“本卦”或加上一个“之卦”。以上介绍的这种占筮取卦方法即为后人所称“文王卦”或“六爻大课”。  然后,根据相应的推论规则对推演所成的卦进行推论(推理解释)。  二、“金钱课”的成卦方法  占筮工具:同一种铜钱或其他硬币三枚。成卦方法如下:  占课者把三枚钱币合在两手中或一竹筒中摇动,然后倾倒在桌上,根据其“字”、“背”情况决出一爻:两字一背为少阳"";两背一字为少阴"";三背为老阳"",之卦变爻为阴"";三字为老阴"",之卦变爻为阳""。  这样,经过六次倾倒,便得到一个六爻大卦(或包括变爻后的之卦)。

文章TAG:蓍草  占卜  易经  经中  蓍草占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