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时候,山水只在眼中被看见,没有显现在心中,看见的什么就是什么,这是一种原始、浅显的认识。世人认为,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怎样理解“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句话?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若无缘,亦无恨。若无心,亦无情。若无恨,亦无怨。若无怨,亦无憾。世人认为,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觉得,并非中年人眼中,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对普通人而言,对山水的认知是一个洞见人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让经历和领悟去填充。
唯有经历了,领悟了,才知个中山水妙趣。佛家认为,到达第三种境界,需要参禅并修炼到一定境界。一般人的状态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如果能感受到山之雄厚,水之柔美,看到山水的诗意般的美景,就没有辜负我们的人生。人生最难得的就是一颗云水禅心,不管风水浪打,不论世事沧桑,眼中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我自岿然不动。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悟道的三重境界。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参禅悟道的法门,只是用简单的、单纯的眼光看待事物,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这个时候,山水只在眼中被看见,没有显现在心中,看见的什么就是什么,这是一种原始、浅显的认识。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个时候,人学习到了一定知识,也有了一些见识,见识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可能是虚幻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是真实的。沉迷于浮华的表面,会让人迷失自己。这个时候,要有怀疑的眼光、自省的认识,认为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也是最高的境界。这个时候的人,已经参禅悟道,领悟了世间至理,抛弃了知识、见识和经验对自己的束缚,也不再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山山水水和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心中,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本心,也就领悟了真实的世界。这时,看到的山水都是心中真实的山水,因此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这个时候和第一重境界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
文章TAG:成语 山和水 疯狂 什么山什么水 疯狂猜成语山和水什么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