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阴历10月25烀南瓜

在北方的农村,有这样一个风俗:就是在每年的阴历10月25要吃煳南瓜,老人们说:在这一天,如果吹南风,天就暖,人就脆(“脆”应该是指体质弱的意思,这也是我自己理解的,具体含义不清楚。),那么做棺材生意的就会兴旺;如果吹北风,天就冷,那么做皮货生意的就会兴旺。哎呀,老辈传下来的东西,有些真的挺有意思的。对了,“烀南瓜”我想北方人应该都懂,南方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其实“烀”也就和“蒸”的含义差不多。
星座是按你出生的那一年的阳历生日为准,与以后年份的阳历就没关系了。你得报出你出生的年份,才能查处你出身那一年的阳历。不过根据你的阴历生日,你的阳历生日应该在11--12月份,提供3个星座,换算阳历后再对号入座。 天蝎座 10月-23日 ---- 11月-21日 射手座 11月-22日 ---- 12月-21日 摩羯座 12月-22日 ---- 1月-19 日

阴历10月25烀南瓜

2,阴历25老天仓吃什么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添仓节”是古代民间祈年节俗,在农历正月二十五。《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念五日为填仓节。”届期,人们或饱食以表示填满了仓,或用灰等围出仓的形状,在其中放些粮食以示仓满,或祭祀仓笼之神,以祈一年粮丰仓满。填仓节分大小,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为祭以祈年丰,亦称“小天仓”、“小添仓”;大填仓则在二十五。《介休县志》:“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大同志》:“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添仓,是指农家往仓房囤子里增添粮食。是当年要在原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收成,多多增产,这就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良好愿望。添仓节,在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和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

阴历25老天仓吃什么

3,腊月二十三是几号腊月二十三吃什么腊月二十三习俗

腊月二十三就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号,阳历的时间不确定。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因为风俗传统的缘故,北方地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地区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还有部分的确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今年的腊月二十三是2019年1月28日。腊月二十三这天要吃糖瓜,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习俗:1、祭灶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这一天会向玉皇大帝禀报这一家人的品性,所以需要祭灶神。2、吃灶糖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情况,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摆上供品来祭灶君上天,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3、扫尘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这段时间为“迎春日”,也叫“扫尘日”。4、剪窗花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5、写春联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春联可以驱鬼避邪,保家家户户平安无事。4、赶乱婚、理发按照北方习俗,小年当天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理发。

腊月二十三是几号腊月二十三吃什么腊月二十三习俗

4,大年三十吃点啥

农历的大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二十三,灶王老爷上西天;二十四,写大字----写春联;二十五,扫尘土----大扫除;二十六,切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不停手;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除夕的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隆重、最温馨、最丰盛的“大餐”。必备的菜肴有:鱼------连年有余;鸡------吉祥如意;丸子---完美;茄盒---和气;就是为了讨个吉利。菜肴丰富,水陆具备,合家团聚,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尽显其中!最受欢迎的东北传统菜:“汆白肉血肠”、“小鸡炖蘑菇”、“鲶鱼炖茄子”、“猪肉炖粉条”------东北四大炖;“红烧鲤鱼”、“九转肥肠”、“葱烧海参”、“爆炒鱿鱼”------下饭最佳;“炒肉拉皮”、“干炸蚕蛹”、“虎皮鹌鹑蛋”、“盐水花生米”------下酒最宜;“油焖尖椒”、“火爆大头菜”、“醋溜土豆丝”、“酸辣白菜片”------素食佳品;“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酱焖豆腐”、“素焖豆角”、“酱烧茄子”-----夜宵佳品;“四喜丸子”、“梅菜扣肉”、“粉蒸排骨”、“汽锅蹄筋”、“砂锅全家福”-----温馨一家;。。。除夕包饺子,不要白菜陷、酸菜馅。最好是韭菜、芹菜、香菜、青椒、等。破五,就是过了初五,百事不忌讳了。过大年的一切习俗都“破除”了。随便吃吧。
团圆饭!
不对!吃各种瓜子和水果!观看【春节晚会】!
各种美味
乌拉唉

5,正月二十五应该吃什么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我国古代,民间人们对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在我国北方民间,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quot;确实,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填仓",意思就是填满谷仓。按照我国北方民间的传说,是这样来的: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不收,可是,皇家不管人民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因此,连年饥荒,饿殍遍地,尤其在年关,穷人更是走头无路,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这时,给皇家看粮的仓宫守着大囤的粮食,看着父老兄弟们饿死,实在无法忍受,他毅然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救济灾民,把皇家的粮食让人们抢运一空,救了一方灾民。但他向皇家不好交差,就在正月廿五日这天放火烧仓,连同他自己也烧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无名氏仓宫,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据有关史籍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作面汤蒸饭食之,平明以细灰散布门庭内外诸处,作囤形,谓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许于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谓之填仓。 因此,旧时北方民间人家,每当填仓之日,清晨,只听家家户户"嗒!嗒!"一片响声。但见上年纪的人用簸箕或木锹铲上筛过的炭灰、柴草细灰,在门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个圆圆的囤形相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以及上粮囤的梯子,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谷仓救仓官的深情厚意。这样,填仓佳话就世世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6,正月二十五为什么吃饺子

吃饺子寓意: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是填仓节的重要日子,也是象征着粮食盆满钵满,并且寓意五谷丰登的一天。很多朋友在这一天都要吃饺子,饺子是面粉做的,而面粉是五谷之一的小麦磨成的。 做成韭菜馅的饺子也代表着长久地留住了粮食,这样粮食都会在粮仓里面,人们就会吃得饱饱的。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 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 是民间祀祭仓神,祈望五谷丰收的节日。添仓节,在各地的过节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添仓节这天,象征性地往粮仓里添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添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和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到粮仓,名曰填仓、添仓。“填仓节”的习俗:1、填仓填仓日清晨,人们就用簸箕或木锹铲上筛过的炭灰、柴草细灰,在门前用木棒敲打,撒成一个圆圆的囤形相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以及上粮囤的梯子,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谷仓救仓官的深情厚意。2、用各种饮食表示填仓填仓节这天的早饭,要吃当时最好的,吃小米干饭杂面条,比喻饮食丰富腹中饱食填满粮,有“填仓”之意。吃饭前要先放鞭炮焚香祭神,饭后把压粮食的砖拿开,任自家的鸡狗等动物去啄吃,表示粮满仓囤不怕鸡狗吃。那时家家粮囤要添些粮,缸里添满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天津地区讲究吃米饭熬鱼汤,喻连年富裕有余(鱼);山西地区吃黄米糕,“糕”谐音高,有生活步步高吉庆之意;老北京人则全家要吃烙饼,吃薄饼卷“盒子菜”,有饱腹胀满填仓之意。3、找“填仓虫”填仓节晚上,人们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说是找到的越多,兆头越好。4、老鼠娶亲忌有的地方传说正月二十五为老鼠娶亲日,所以在这天夜里不点灯,称为鼠忌。5、太上老君炼丹日还有一些地方,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所以剪彩色纸片,贴于门上,或剪彩色纸葫芦,贴于帽上。认为可以除百病,保四季平安。6、祭祀仓神城乡粮仓、粮商们举行各种仪式,祭祀仓神。
每年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正月二十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汉族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撤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按照民间传说,正月二十五填仓,是为了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氏仓官。在古代,填仓节是一个隆重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民间亲朋往来,佳肴盛餐,醉饱方归。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国北方民间都要过填仓节。在华北农村,还流传这样一句谚语:“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这一天要吃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庆贺节日。可见北方人民生活的俭朴了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7,农历25有什么习俗

打仓 系囤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早晨,农民在院内用草木灰画圈,内撒五谷,祈祷粮食满仓,谓之“打仓”。马伸桥、出头岭、别山、下营一带称“填仓”。这天各村挑选12个小女孩(代表十二个月)坐在炕上,围成圆圈,解下腿带放在一起,然后蒙住眼睛,系带成圈,谓之“系囤”,祈祷粮食丰收。这一习俗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废除。 农历正月二十五,又称"天仓节"。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载道:“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必竟而去,名曰填仓。”“填仓”意即填满谷仓。相传北方曾连续大旱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帝不顾人民死活,照样强征皇粮,以致连年饥荒,饿殍遍野,尤其在年关,穷人走投无路。这样,给皇帝看粮的仓官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并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自焚。后人为了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就用草木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的粮仓,有的还镶上花边、吉庆字样,并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来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消失,但填仓佳话却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提醒人们从这天起清仓扫囤,晾晒种子,整修农具,准备春耕。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是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农民用柴灰洒圆圈于地,内放各种作物种籽,用瓦盖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满仓。也有正月二十为小填仓的习俗。 =============== 山西境内旧有民谣:“过了年,二十二,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东墙,拾到昆虫验丰年。”讲的是填仓的民俗。 填仓节在宋时已有记载,《东京梦华录》“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填仓条载,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苦留,使之醉饱而去。俗称填仓,取预祝填满谷仓的吉兆。 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小填仓为正月二十日,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日。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并过填仓节。 填仓节,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填仓节,民间有许多填仓活动,皆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吕梁地区喜吃糕。文水县将粮仓内灯熏的墙土取一些谓之填仓。晋南地区要用稀面摊极薄饼,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煎饼置放粮仓。 填仓节,民俗讲究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旧俗农民卖粮,忌在此日。粮店收购粮食却喜欢在此日。是日,粮店要摆酒设宴,对前来卖粮者热情款待。一些被生活所迫的农民,也就只好在此日卖粮了,反正能赚顿好饭。至今,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填仓节,全省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吕梁地区最为典型。按照家庭人口数,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然后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夜晚,再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置放面灯时,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多下蛋”等等。 填仓节晚上,晋北地区民间习惯打着灯笼,在院内各处找“填仓虫”(即各种复苏的小虫蚁),发现的越多,兆头越好。 填仓节,临汾地区的一些县、市,又传说为老鼠娶亲日。是日夜晚不点灯,称为鼠忌。 填仓节,临县等地在门首燔柴,表示对先亡之人的哀思。陵川等地要用各种饭菜在门外祭奠,俗名送祖先。晋南地区一些乡村,剪彩色纸片,贴于门上,剪彩色纸葫芦,贴于帽上。称此日为太上老君炼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 填仓日,洪洞县等地习惯请女婿吃煎饼。
正月二十五从民俗上来说叫“填仓节”,是农民对一年中粮食大丰收的由衷祈求,也是粮商们祭拜仓神的日子。那一天,不管多穷的百姓家里都会想法填饱肚子,若是那一天百姓家里来了客人,也得想法让客人吃饱,以表示家里粮食多。

文章TAG:阴历25吃什么阴历  25  吃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