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族有甚么习惯和节日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荐节、敬霞节等,最隆重确当推“端节”。
shui

水族有甚么习惯和节日

2,水族端节的历史源流

水族端节是以水书水历推算出来的,从头至尾长达49天,是世界上延时最长的节日,又叫瓜节,水语称借瓜或借端。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历将一年也分为12个月和四季,但把农历九月作岁首,农历八月当岁末,以十二地支记日,水历每年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每逢亥日,各地依传统分批过节,要分7批(古代分9批)才能过完。端节保留着水族古代氏族部落庆谷熟、过新年的遗风。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而且各地区过节的先后次序是不能颠倒或混淆的。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水族端节的历史源流

3,水族藏族满族的传统节日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水族藏族满族的传统节日

4,水族的节日

水族的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节日繁多且各具特色,根据水历,水族有自己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卯节、端节、苏宁喜节、敬霞节等。 卯节,水语称“借卯”。 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日子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共分四批轮流过节。由于 “卯节” 和 “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新年初一的卯日盛行着赶卯坡青年男女唱对歌的习俗。卯坡是经过多年遗俗选定下来的,专让青年男女以唱对歌的形式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多选在一个依山傍水地势较宽,能容纳下数万人平坦的坡顶上去进行。届时,不仅过卯节的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和毗邻各县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开始对歌前,先由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当众宣布对歌场上的戒律:只准未婚青年男女方可参加对歌。并预祝对歌的后生们能在对歌声中寻到自己的意中人。于是,在一片吆喝嬉笑声中,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各自寻找自己唱对歌的对手,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或站或坐地撑起各色花伞遮住脸对起歌来,如果男女双方唱得合心合意,事后只要由男方家带着猪、酒、糯米等认亲礼品前去认亲,选好了婚期便可成婚,一般家中很少干涉。因此,卯节素有“古老的东方情人节”之称。 端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 三都、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是水族同胞所欢度的民间节庆中最为隆重、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每年水历正月(阴历九月)到二月(阴历十月)逢亥日,就是水族过“端”的日子。端节从首批至末批,延时50余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 苏宁喜节,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是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水历的四月丑日,即农历十二月丑日。据水族传说,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节”,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敬霞节,“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各村寨联合举行祈祷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动。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由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有十二地支子年轮一次的,也有在地支子午年六年轮一次的。主要活动内容则各宗族以等量祭酒摆设于祭坛上(酒、糯米数量不限)。水书先生念咒词祭天、祈祷下雨。最后由各宗族的头目携带米酒到指定地点,去把象征水神的“霞石”浇淋偏倒,最后神秘地藏起来,他们认为这样才保证当地年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5,水族的简要资料

 苗族和侗族的好邻居——水族   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黎平、榕江、从江等县,少数散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部的苗岭山脉以南,都柳江和龙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画,适于农林业的发展,是贵州高原的鱼米花果之乡。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水族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九阡酒”是水族传统佳酿。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水历与夏历基本一致,但以夏历八月为岁末,九月为岁首。 编辑本段【语言文字】   水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语支。水族先民曾创制过自己的文字,称为“水书”,其形状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是一种已经有2000年历史的古老文字,但只有400多个单字,且多用于巫术活动。这些文字全靠誊写抄录,没有刻版印刷,但各地的水书基本一致。大部分水族人不认识。他们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 编辑本段【历史】   水族的远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水族与古代“骆越”族有历史渊源,是其中一只发展起来的。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唐宋时与壮侗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獠”;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抚水蛮”;州这一地名暗示以“水”为自称的人群已经形成。13世纪中期,有大规模的汉族人移到此处;13-17世纪,又有大量的汉族士兵被调到此处戍守,设屯安家,他们的后代也逐渐融合于水族。   水族”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清代,多称其为“水苗家”、“水家”等。新中国成立后,水族被正式定名。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据测水族是从其中一个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式定名为水族。现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其余分部在独山、荔波、都匀、榕江等县和广西北部地区的融安、南丹、环江等地。人口34.5993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水族有自已的语言,水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过去曾有一种叫“水书”的古老文字,其中象形文字多,仿汉字甲骨文、金文多,通用的单字只有一百多个,仅限于宗教活动中使用,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文。水族的民间文学多以口头文学流传于世。信仰多神,相信万物有灵,少数信天主教。 最有名的舞蹈是铜鼓舞,民间艺术有剪纸、石雕、编织、银饰加工等。“水家布”(九阡青布)织染精细,独特的“豆浆印染”工艺(又称豆浆画)已700多年历史。 水族姑娘为客人献上“拦路酒” 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 水族地区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水果品种很多。水族主要从事农业;水族地区盛产的辣椒远销东南亚各国。“九阡酒”则是水族人民的传统佳酿。目前水族地区有了采煤、电力、电机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文章TAG:水族的卯节是什么时候水族  是什么  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