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里还说出个日期,让人更加不知所以然。其实,这是农村人关于农业上的一个俗语,之所以加上寡妇要嫁人,是为了强调雨对农作物的影响。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七月十五说的是农历,农历七月十五下雨很可怕吗?至少对于北方一些地方来说是这样的。农村有句老话说“七月十五雨不停,荒年欠收就此成”,说的其实也是这么个意思。
就是说,七月十五一直连阴或下雨,那多半是荒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到了七月十五,暑气开始慢慢消散,秋季农作物再过半月或者一个月就要成熟进仓。而农作物正是需要阳光而使颗粒得以饱满的时候。温差是可以更好积累养分的,比如玉米、比如花生,都会在这个时候进入颗粒膨大期。但这个时候却连阴或者连着下雨,庄稼是肯定要受影响的。
回到这句话本身,我们明白七月十五连阴或者连着下雨对庄稼的影响后,就容易理解这句话了。七月十五雨堵门,秋后寡妇要嫁人。说的意思是,七月十五如果连阴雨,会使庄稼欠收,而寡妇家平常的光景过得并不好,指着这些庄稼。但庄稼欠收了,会使本来就不怎么样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为了生活,秋后的寡妇只能嫁人。这就是这句话的合理解释。
那么,它有道理吗?Ⅱ:这句话有道理吗?其实我们首先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句话用了很夸张的手法。在过去,寡妇嫁人是一件很重大的事,因为寡妇嫁人被人看成是耻辱。而把寡妇嫁人用在这句话的后面,其实是想证明人们多么害怕七月十五连阴雨。七月十五连阴雨对于农作物不好,这点上肯定是有道理的。但后面半句则完全没有道理。不但是现在没有道理,过去也没有道理。
先说过去,因为我们知道,既然是欠收,那就是都欠收,只是人家寡妇家的庄稼欠收吃不上饭,所以要嫁人吗?这明显是在调侃呢。嫁到另一个欠收的人家,生活就有着落了吗?这明显不符合实际。因为过去大家都是靠天吃饭,凭什么就人家寡妇家欠收,别人家就不欠收吗?所以我们说没有道理,它只是想用夸张手法来证明七月十五下雨对庄稼的影响是重大的。
到了现代,这话就更没有道理了。且不说现在不用下雨人家也会嫁人,而且人家嫁人这件事并不是什么轰动的事。一个男人需要女人来组成家庭,一个女人也是同样。当丈夫因故去世后,人家再嫁人怎么了?守着寡过一辈子吗?再说七月十五下雨,现在的农村人也不全指望庄稼的收入。就算是欠收了,也不会没有吃的,更不会上长到嫁人才能活命的地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是连着三年欠收,也并不会使一个不想嫁人的女人生出嫁人的心思。同理,就算是不欠收,谁也不能挡着人家嫁人。这并不丢人,也不可耻,这只不过是人家个人的选择。所以,这句话在过去是前半句有道理,后半句没道理。到了现在仍然还是同样。Ⅲ:我们在看一句农村俗话时,一定要明白它想说的是什么,它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
比如这句话,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前半句说七月十五下雨对农作的影响,而不是关心后半句对于寡妇嫁人的猎奇。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对后半句更感兴趣,可假如我们想一下就会明白,后半句是为了强调前半句而作出的夸张表达。当然了,这句话的七月十五说得有些绝对,日期只不过是个表达方式,并不是特指这一天或者就一定要是这一天,事实上,如果只是这一天下雨,并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所以它这里的时间是个泛指,是七月十五前后。
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在农村这个节日比中秋节还重要,大家说说为什么?
今天就是七月十五,也是俗称的中元节,在我们农村被称为鬼节,到了这天很多在外面上班的人都会回来祭拜祖先。在我们当地到了七月十四就开始祭拜了,比如买很多的香烛和冥币、金元宝等在路边上烧,或是在香火厅中烧,然后到了十五这天天没亮就有人打鞭炮,接着就是烧香,一直持续到晚上,到了晚上随处都能看见烧纸钱的大妈、大爷,一直持续到十二点左右,相当于小清明。
七月半最近这几年真的比中秋节还重要,现在的人对祖先的认知度高了很多。其次在农村人们的封建思想也比城里人高一些,比如娶了媳妇还没生小孩的家庭到了这天一定会回来烧香烧冥币,这天烧了冥币祖先就会去买子孙,如果不烧纸钱的话那么祖先就没有钱去买子孙,因此这天对没有小孩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许是一种心理安慰吧,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怀念。
文章TAG:半是 七百年 生肖 误会 七月 七月半是说什么生肖 七百年前的一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