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刚经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到底是什么那本佛教有这四

凡夫之人,认四大色身是我,贪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爱,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随世心流转,不求解脱,名有众生相。心识不忘,业种常萌,不悟无生真空实性,常随心境意识流动,名有寿者相。菩萨之人,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惜身命,何况资财,但惜大乘教法,名无我相。等观众生,皆如赤子,不择冤亲,平等济度,名无人相。于世间心,一了永了,更无相续,名无众生相。明悟自己无生实性,不随心境意识流动,但依愿力行持,名无寿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无此四相,是名菩萨。 -------摘引《佛说大乘金刚经论》

金刚经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到底是什么那本佛教有这四

2,具体什么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不具三十二相。。具备三十二相是凡夫。我相不我执,人相就是别人嘛和众生相差不多。。基本字面意思。。。悟还是自己悟
如果容易的话,人人都可以证罗汉位了!!!真正做到就是要去我执知道没有我,身不是我。什么是我?心是我。心很难懂,心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心,这非常难懂。你首先要肯定这身并不是我,我要为它造业那就错了。一般人稍微智慧高一点,知道身不是我,身有生死;灵魂是我,灵魂不死。身体坏了之后,灵魂又去找个身体投胎去了,这个现在连外国人也懂得,灵魂是我,身不是我。佛法讲灵魂也不是我,为什么?灵魂是见分。见分从哪里来的?自证分变现出来的,自证分才是我,能变。见、相两分是所变,见是精神,相是物质,身体,这都不是我。佛法讲的灵性、心性才是我,明心见性那就成佛了,你本来是佛。怎么个转法?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样就做到了。

具体什么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3,相是啥意思

相 xiàng相1①相貌;外貌:长~│聪明~│可怜~│狼狈~。②物体的外观:月~│金~。③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坐有坐~。④相位。⑤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⑥相态。⑦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马。⑧(Xiàng)姓。相2[xiàng]①辅助:吉人天~(套语,用来安慰遭遇危险或困难的人)。②宰相:丞~。③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④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另见xiāng。◆ 相xiāng相1①互相:~像│~识│~距太远│不~上下。②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瞒│好言~劝。③(Xiāng)姓。相2[xiāng]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亲│这件衣服她~不中。另见xiàng。
是交相辉映吧,就是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的意思。 〖示例〗满城的彩灯与腾空的焰火~。

相是啥意思

4,六欲中的人相欲是什么

刚好再找这方面材料。按我的理解,给你解释下六欲吧。那些文不文言的看着蛋疼。按宗教的点说法,色欲就是指人对颜色上的偏爱欲望,例如,有些人喜欢白点,有些人喜欢黑点。形貌欲就是指人对某物或人的外形面貌的偏爱,例如有的人喜欢瘦的,有的喜欢胖的,有的喜欢有腹肌,有的喜欢有弹性。威仪欲就是指每个人的装着行动上的特色气质,例如有的人一板着脸就很严肃,有的人一板着脸就很滑稽。言语音声欲,这个很好理解,用现在宅语形容萝莉就是柔体轻音易推那什么的。细滑欲,就是指对手感的偏爱,同上==人相欲,就是指对一些面相的偏爱,例如童颜,例如未老先衰,长得太着急了。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人相欲,谓若男若女,必得所爱之人,互相贪染,是名人相欲。

5,什么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按佛家的说法,这里的“相”,指的是永恒不变的现象。在《金刚经》中佛陀指出,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我”,无论是肉体还是思想,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无我相:科学上指出“我”身上的细胞分分秒秒在生生死死,于是就有了人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无人相:同样,与我对立的“人”也是如此,都会经历出生、壮大、衰老、死亡的过程。无众生相:再者,与“我”和“人”不相关的其他人(众生)也是如此有生有死。无寿者相:世间没有凡人愿望中长生不老与天地同寿(天地也是有生成、壮大、衰败、消失)的现象。既然现象都在分分秒秒地改变,人们就要接受改变,不要执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现象,那样会使自己陷于痛苦当中不可自拔。
朋友你好,当你没有这些概念就知道了。无人我寿众相是破除我执,使内心达到一种清净、平等,众生执着表相总是生气烦恼,所以佛教导我们破除这些概念,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不要执着,从而获得内心的解脱。表相看起来是实体,实际上是空幻的。人生都是无常的,因缘而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真理,一切都在刹那间的生灭,变异,哪里有什么真实的呢?我们不要迷惑颠倒,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在。阿弥陀佛

6,佛经中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做何解

若认为有一个“我”存在,就是人我相;若认为有真实的法存在,就是法我相。有我相,就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说,认为外在有他人存在,是人相;认为有众生存在,就是众生相;认为人可以真实地生活一段时间,有真实的寿命,追求长寿,就是寿者相。只要破除人我执与法我执,四相俱破。 一切相均是假相,不需要破。相本是虚幻,一刹那也不会停住的。正如荧光屏的图像文字显现,是一束束电子扫描的结果。看似稳定存在的物体,无有不是刹那转变的。学过物理学和化学的人都知道,分子原子都是在高速运动的。其实分子原子也是假相,不是真实有的。这种假相,如梦境,如水中月,如镜中花,没有丝毫的真实。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所以不能离相,关键是自己的心意识错乱颠倒。若离颠倒意识,就能离相,若心有执着,就不能离相。诸法是缘起,识也是缘起,但观性空,即得离相。如云:“狮相虚,唯是真石”狮子相虚,唯是真石。狮子不有,石体不无,故名色空。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相虚性真一实谛,就是诸法实相。实相无相,是名离相。色法就是般若,色性就是智性,不需要离,本来无相可离,如是而已。(1)我相(梵a^tma-sam!jn~a^,藏bdag-tu hdu-s/es)∶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有实我、我所。 (2)人相(梵pudgal a-sam!jn~a^,藏gan%-zag-tuh!du-s/es)∶谓众生妄计现在的命根相续为有我。 (3)众生相(梵sattva-sam!jn~a^,藏sems-can-du h!du-s/es)∶谓众生妄计身相续而住于世。 (4)寿者相(梵ji^va-sam!jn~a^,藏srog-tu h!du-s/es)∶谓指众生妄计命根轮回六道。 宗密《圆觉经略疏注》卷下二则说,我相是众生执着于证涅盘之理而以之为我,人相是虽离我相,但仍有我悟之心,众生相是虽离人相,但仍存有证悟之相,寿者相是虽离众生相,但仍存有能觉之智。 此四相亦可译为四想。因为梵文sam!jn~a^一词,有想、观念、概念之意。依近代学术界自语源学所作的解释,四相之意义略如下列∶ (1)我相∶指自我观念。亦即认为有实体的自我的妄想。 (2)人相∶此中之人,译自“pudgala”,即指生命个体,或人格主体。旧译为补特伽罗或数取趣。故人相即指执著「有轮回六道之生命主体的妄想。 (3)众生相∶此中之众生,为“sattva”(萨埵)的意译。指由五蕴积集的生命体。对这种五蕴积集而成的生命现象执着为实体,这种妄想谓之众生相。 (4)寿者相∶此中之寿者译自“ji^va”。此词即通常所谓的灵魂,旧译为命者。故寿者相,实即系认为有永恒不变的灵魂的妄想。 上述这四种妄想即为四相。这四相亦即身见(我见)的分析说明。破除四相,即破除身见,即证入我空境界。(参阅附录) (四)指有为法之四相∶即显示诸法生灭变迁的生相、住相、异相、灭相。又作四有为相。
人都是平等的

7,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什么意思

“相”也有翻译成“想”的,就是观念、概念的意思,金刚经里所讲的相并不是显现的意思,而是对自我和对万法显现的执著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破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种主观执念。金刚经》有20个地方都反复地提到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嘱咐听法者要破除这四相。因为人对这四种主观上的执着很深很深,即使是常随佛学的弟子们也很难破除,遑论一般凡夫了。这“四相”或曰“四见”是众生起烦恼、造有漏业、堕于生死轮回的一个根本。如果拿“苦集灭道”四谛来说的话,这“四相”或曰“四见”就是最根本的集谛。所以要获得解脱,要证得涅槃,就要进入道谛,就要修道,而所修的道归根结底,就是要破除我、人、众生、寿者四种见。扩展资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原文为:“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佛教协会——江味农及其《金刚经讲义》
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部分出自《金刚经》的“离相寂灭分第十四”:“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文章TAG:人相指的是什么人相  的是  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