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难道水比鬼可怕?一、不怕七月半的鬼不怕七月半的鬼,其实也是怕的,七月半也是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三大鬼节之一。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病,所以称七月半为送鬼节。“不怕七月半鬼,最怕七月半水”,这句话说的是,七月半鬼和七月半的水都可怕,但二者相比的话,人们更怕的是七月半的水。

七月半(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和注意事项?

七月半(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和注意事项

民间传说七月半是鬼节,一般情况下,中午做米饭,过年买的小炕鸡己经长大,里面挑公鸡杀了炒配长豆角。我们这里有顺口留,七月半,吃什么,小公鸡翘豆角。不能吃饺子,因为饺子不能烧纸啊。中饭前要装米饭三碗,公鸡豆角一盘,放在堂屋的供桌上,然后用火纸烧,并且家里人都要来磕头。说这是给死去的长辈送钱送饭的,为了尊重长辈,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在纸烧完了,来磕头,以示对长辈的敬重。

七月半中元节(鬼节)都有哪些历史和习俗?

七月半(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和注意事项

每年我们中国的农历七月半就是民间习称的“中元节”,也叫“鬼节”。七月半本是古代农作物丰收祭祖的日子,古人对农作物的丰收,常常寄托于神明,在这一天,古人举行像亡灵献祭的仪式,然后自己品尝劳动的果实,并祈祷下一年会有丰收。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也称(鬼节)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故阴曹地府放出所有鬼魂回家乡团圆,在佛教又称为“孟兰盆节”,因为唐代推崇道教,所以“中元节”为固定节日名称。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晚上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病,所以称七月半为送鬼节。在中国民间的习俗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城镇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七月  普渡  鬼节  生肖  农历  七月半鬼节是什么生肖  泉州农历七月普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