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就是炎热的意思,而小暑指的就是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起来了,但是还没有达到最热的时候。虽然小暑还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但是紧跟其后的大暑节气就非常炎热了,在民间还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由于小暑、大暑节气期间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各种农作物在这个时期也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农民朋友也需加强田间管理,并且及时关注天气情况。
在小暑节气期间,我国北方地区因为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这段时间的降水明显增多了,并且降雨量大且比较集中,因此需要注意防涝。而在大部分的南方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所以需要注意抗旱了。在小暑、大暑节气期间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很多地方日均气温都已经高达35℃了,这个期间的各种农作物生长是最旺盛的,地里的水分蒸发快,同时农作物的生长液需要雨水来滋润,因此对雨水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
但是因为我国南北方跨度很大,降水情况差异也就很大了。在北方地区这个期间雨季来了,可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个时候不仅高温、炎热,而且降雨也明显偏少了,就算是有时候天上电闪雷鸣了,但是降雨并不多,所以农民就用金银来比喻小暑、大暑节气期间的雨水的珍贵性,由此可见农民朋友也很渴望这个期间能多下一点雨的!因为在小暑、大暑节气期间下雨了,那一来可以缓解一下旱情,雨水可以滋润大地,这样农作物的生长就会更加健壮了,避免被旱死。
二来是雨水还能降温,在下雨天的气温还是明显要低一些的,在三伏天的时候,多下一点雨,这样农民的日子也要好过一些。但如果雨水过多了,也不是好事,有可能会引发暴雨天气。不过需要注意,俗语是有一定的地域性的,前面也说了这句俗语主要是在大部分的南方地区流传,并不是国内都适用的。何况古人所总结下来的这些农谚,也仅仅是对天气的一种预测,天气是变化莫测的,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准确的。
小暑将至,俗语“雨打小暑头,45天不耕牛”啥意思?45天指什么?
就字面上来看,45天指的是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的天数。在小暑节气开始之前下过雨的时候,标志着雨季的到来,在这45天之内不会缺雨,“头伏有雨,伏伏有雨”,告别了干旱的天气。这45天就不用耕牛耕地了,该耕牛休息享服了,“六月连阴吃饱饭”,该下雨时下雨,该晴天时晴天,正是农民种地所盼望的好时光。农民种地不断的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获取粮食大丰收,时刻开动脑筋,心里充满着希望,这都是过去的老思想老规矩。
文章TAG:小暑 俗语 下雨 小暑下雨叫什么 俗语雨打小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