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土壤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就好比海绵一样,当它吸收的水量逐渐达到饱和之后,它就无法再接纳更多的水了。其实过去休斯顿周边的绿地本能“挽留”更多的水,但随着城镇的不断扩张,这些早已被沥青和混凝土取代的土壤再也无法吸收更多的水量了。整个城市根本无法承受这么大的洪水冲击。赖着不走而那些还没来得及流向大海,又无法被土壤吸收的洪水呢?他们只能能别无选择的留在陆地上。
可是这些滞留在地上的洪水,势必会搅起一些诸如石油,化学物质或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各种各样细菌被带到了洪水浸泡过的每一个角落。这对休斯顿周围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巨大的破坏,很有可能引起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更糟糕的是,如果这些“脏”水最终流向大海,那么接纳它们的大海也会跟着遭殃。除了给海洋带去污染之外,它们还会严重破坏海水的盐度,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江西为什么每年都要发大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江西省位于长江以南地区,为什么每年发大水,主要与它的位置,水汽输入来源、地形有关,今年江西降水变率比较大,降水更为集中,水情比往年还要突出。我们来看看近30天来江西降水分布情况:上图中黄色降水量超过400mm,橙色为250~400mm,粉红色为100~250mm,如果把近30天来江西降水情况与周边几个省份相比,只是比广东降水少了一些,排在第二位。
抚州区高达400mm以上,吉安、赣州、宜春、上饶也得在250~400mm,九江偏北少些,还在100~250mm呢。400mm降水是什么概念?北方城市石家庄一年的降水量也就是400多毫米,那么江西近30天降水就接近了北方城市,短时间内产生这么高的降水,发大水概率非常高。江西地形相比于我们国家其它省份比较特殊,三面环山,只有北面敞开,水系与长江相连,与之相邻的湖南省,也是这种地形结构。
当流域内短时间内集中降水,洪水从三面向中心聚集,极容易产生洪水灾害。从江西省水系发育来看,整个水系更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鄱阳湖是树根,各分支水系最终汇集到鄱阳湖,成为了我们国家最大的淡水湖泊,水系各支流把上游泥沙带到鄱阳湖中,使得鄱阳湖成为淤积最严重的湖泊,最终会慢慢消亡。上面这张是850hPa动图,反映了西南季风的行走路径,江西就处于最为活跃的水汽通道上,为什么水汽通道偏爱江西?850hPa百帕相当于1500米高度的大气层,也是水汽最为活跃、最为集中的一层,从上图来看,江西的的位置虽然不靠海,但每次水汽北上,几乎是必经之路,这与我国南方地形有关。
长江以南地区多为丘陵低山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下,正好在850hPa范围内,水汽很轻松地翻跃这些丘陵低山。阻挡西南季风进入我国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水汽很难翻越,那么水汽就沿着横断山脉东缘从广西、广东进入我国境内,继尔北上,遇江西北部大别山受阻,水汽便堆集在鄱阳湖盆地,而江西北面敞口的地形有利于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相遇,降水量便多了起来。
上面两表,江西南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45mm,而杭州为1462mm,多了近200mm,很显然水汽通道偏爱江西。如果从天气系统来考虑,每年6月初,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副高位于北纬25度的海面上,江西处于副热带高压西缘的位置,相应的水汽通道经过的次数比杭州要多了一些,这也是江西虽然不靠海,反而比浙江降水还多一些的原因。
今年南方这波降水量太高,这主要是前汛期降水较往年减少了很多,可以算是对前汛期的补偿吧,但这样集中降水,会导致南方出现洪水灾害。在今天看来,有非常先进的观测手段,我们可以利用卫星传回来的数据,更清楚地看到大气运动路径是怎样的一种情况,我们才更容易找到一个地区降水量多的原因。江西每年的梅雨季,降水都很多,加之位置影响,叠加地形因素,就会导致年年发大水。
为什么周围省份基本都发洪水,我们福建却干旱,什么原因?
之前的切断低压槽形成气旋出海,形成低槽打击了副热带高压,导致副热带高压无法北上,进而让副热带高压长期盘踞,造成了福建沿海的异常极端高温干旱的天气。长江一带的暴雨洪水也是副高长期盘踞带来的结果。造成夏季高温的原因是暖脊,副高内部必须是暖脊才会高温,非副高内部如果是暖脊也会造成高温。可参见火炉吐鲁番。此外,今年台风太少,也进一步影响高温旱情。
台风本质上是低层过热导致热力气流上升突破了极限对反气旋的一种反抗,是热带低压。但今年副高太强,影响了台风的生成。这就有点死循环了。这次3号台风森拉克以及热带低压,应该能给福建地区缓解一点旱情了。实际上根据国家气象监测显示,不止福建地区干旱,广东、广西部分沿海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情。降雨主要是集中在了长江一带。
文章TAG:洪水 特大 河南 发洪水是什么原因 河南特大洪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