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第一个好处 :会让我们更健康 。我们的情绪分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而负面情绪对我的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度就会伤脾 ,怒气过盛就会伤肝 ,恐惧过多就会伤肾,悲伤过度就会伤肺,喜乐过度就会伤心 。可见我们的情志对于我们五脏六腑的健康是有直接影响的 !而这些过分的情绪都是负面情绪,应该把它们化掉 。

化解了负面情绪,我们身体才能更健康 。《中庸》当中所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节中节,谓之和 。”即人的情绪没有发作之前,那种平和的状态是人心最健康的状态 。人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心就健康。所谓的平常心就是心清净,没有烦恼的心 ,那是一个人心灵最健康的状态!所以想保持一颗平常心 就必须化掉心中的烦恼 ,这样我们的心就更健康。

心健康了,身就更健康。修行的第二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更快乐。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心中有烦恼 。我们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 ,怨天尤人 。看人不顺眼,怨天尤人,这是嗔心。 患得患失,忧心忡忡,说明心中有贪心。这种贪心和嗔心就是心中的根本大烦恼 ,不把它们化掉 ,恐怕我们无法幸福和快乐 。

所以一个人想幸福和快乐,就必须化掉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真正的快乐是没有烦恼的快乐 !修行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我们会更有智慧 。其实我们跟圣人一样,具有同等的潜能,具有同等的智慧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智慧发挥不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烦恼太重! 烦恼遮蔽了我们的智慧,智慧之光透显不出来!我们的烦恼有多少呢?可以说是无量无边 。

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名烦恼,层层无尽。可见,化烦恼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转烦恼为菩提,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 。我们烦恼化的越少,我们的智慧就越多,我们越有智慧 ,我们的生活就越顺畅,越幸福 。老子说的好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即学习知识越多越好, 但是修行却烦恼越少越好。

每天都要化掉一些烦恼,直到烦恼全无, 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无为而就无不为了!圣人所证悟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们凡夫所能揣测的 。按照儒家讲 ,即“明明德,止于至善 ”;按照道家讲,即“反朴归真 ,天人合一” ;按照佛家讲 ,即“明心见性 ”,证得“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虽然儒释道三家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但表达的意思方向是一致的,即找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

无欲无求是一种什么境界!生老病死又是什么过程?到底看淡了什么!还是只是看淡了?

无欲无求的人世间上没有,只是欲望大小,所求多少之区别。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是痛苦程度的不同。有人说我无欲无求,只是自欺欺人而己。无欲无求本身就是一种欲望,一种所求。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渴了要喝水,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只要是活着的人都无法绕开。你的无欲无求很多时候是颓废的代名词,是不思进取的遮羞布,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欲无求并不是褒义。

人类和其他地球生物,会不会是被更高等物种基因编译出来的?目的吃我们爱恨情仇贪嗔?

1.人类不可能直接产生。①从基因上看,相近物种基因有相似之处,支持进化论的”低等到高等进化“的理论。②元谋人:我长得像猴。2.其他基因编辑产生的地球生物,一定有!基因编辑生物,从细菌到动植物,都被更高等的人给编译出来,这是不争的事实。3.更高等生物的目的?①参照2,人类对低于我们等级的生物进行基因工程,是为了利于人类自身。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修心养性  动物  修心养性的动物是什么意思  3个方面修心养性  
下一篇